第148章 宫闱秘辛(2 / 2)

登凤阙 锦瑟轻寒 1793 字 1个月前

北原准备充分,来势汹汹,战况十分激烈,晋王御敌两月不得归。朝中有大臣上书弹劾太子监国不力,才导致北原势如破竹,南祁节节败退,丢了祖宗打下的江山。老皇帝无奈,只好拖着病躯亲理朝政。

八月中旬,中秋佳节,因北原敌军强盛紧逼,边关军情紧张,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宫中未大肆庆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臣们隔三岔五便上书弹劾太子,指责其延误战机,不堪为储。老皇帝在如雪片一般的弹劾奏章中气得昏倒过去,不得不下令将太子禁足东宫思过。

九月,太子妃高月华以赏桂之名在东宫宴请京中四品以上大员的女眷,企图借此拉拢人心,帮太子解围脱困。

宴会至中旬,太子妃领着众女眷行至桂苑赏花,御史齐襄之女齐吟霜突然衣衫不整从园中一处小屋里跑出来,神色慌张,大呼救命。

众女眷中但凡是已为人妇的,大抵猜到了什么,十分惊骇,却未料到从里面追出来的竟是裸着上半身的太子独孤衡。

宫中早有传言,太子好色,私德有亏,而太子妃高月华却以太子是一国储君,理当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为防止美色误国为由,高月华极力反对如她自己,但又不准太子另寻新欢,即便是她身边宫女,但凡多看太子几眼,或者被太子赞扬一句,都会被逐出宫去,并交由娘家兄长看管,火速婚嫁,从而击碎了无数自以为能靠着美貌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少女梦。

齐吟霜见了太子妃,自以为抓到了救命稻草,扑通一声跪倒在她面前,痛斥太子见色心起,毁她清白,并求太子妃为她做主。

太子见来的人多了,也不慌张,反而停住脚步,一脸无所谓的站在那里,仿佛在欣赏众人的反应,吓得入宫的未婚官眷花容失色,赶紧背过身去。走在后面的齐夫人听到女儿的声音后踉踉跄跄冲上来,明白发生了什么之后,遂抱着女儿失声大哭。

齐吟霜容貌姣好,衣着素雅,在一众锦衣华服、浓妆艳抹的妇人中显得清新脱俗,不可亵玩。因而她的遭遇也就更加让人震惊和怜悯。

太子妃痛恨一切胆敢勾搭太子的女人,更痛恨太子处处沾花惹草,放浪形骸,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却不得不强作镇定,并表现出大度和公正来。

太子妃很快就想到了应对之策。

她命人先将齐夫人和齐吟霜送到偏殿安抚,并把其他官眷带回了正殿继续宴饮。转身却下令封锁东宫,不得将此事张扬出去,接着又命亲信一一到各官眷家中报信,说是今年的桂花开得好,太子妃让众官眷在东宫留宿一日。

那些官眷早就被太子的失德之举吓坏了,哪里还有心情吃喝,不是赶紧清点随行人员,就是在低声私语,猜测太子和太子妃该怎么给齐家一个交代。

没过多久,东宫就落了锁,而正殿外也突然多了一批带刀侍卫。

官眷们暗叫不好,可人在屋檐下,却也敢怒不敢言。

南祁自建国以来,从无官眷入宫赴宴集体留宿的先例,京中大小官员一片哗然,纷纷派人到宫门处询问缘由。奈何东宫守卫早已被太子妃买通,答复都是太子妃留众官眷赏桂花,并无其他,还让他们安心回家候着。

尽管太子和太子妃极力封锁消息,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齐吟霜在宫中受辱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御史齐襄原本就是个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人,闻此消息后勃然大怒,其三子齐知睿也是怒不可遏,父子二人带了十几名家丁不顾宫禁夜扣宫门,将登闻鼓敲得震天响,并大声斥责太子无德,与太子妃狼狈为奸,凌辱官家女眷,请求圣上主持公道。

京中其他有女眷入宫赴宴的官员原本也是急得焦头烂额,听到齐吟霜的事情后,不禁也担心起自家女眷的安危和清誉。然而带人夜闯宫门是可以被当作反叛的杀头大罪,他们也怕传言有误,贸然附和反而害了一门老小,所以看着齐襄父子大闹宫门,他们也只是隔岸观火,企图浑水摸鱼。

登闻鼓响声震天,大半个京城都听到了,家家户户站在院子里拱手静听,窃窃私语,这声音自然也传到了九重宫内。

自古以来,凡是敲了登闻鼓的,不论案件大小,必定得严肃审理。

沉疴未愈的老皇帝挣扎着坐起身来,命身边的内监去探寻一番。

不等内监费力,殿外早有已探明情况的禁卫军统领候着。只是事关太子和朝臣,老皇帝当下身体状态不好,不久前还因为太子渎职一事气得吐血,这个时候,他也不知当讲不当讲。奈何宫门口的鸣冤鼓仍未停歇,他即便是想瞒也是瞒不住,只得如实禀明了。

老皇帝听闻是齐御史敲的登闻鼓,为的还是御史之女被太子欺辱之事,气得又是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哐当一声瘫坐在龙椅上,半晌才憋足一口气,怒吼道:“将那个逆子给我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