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忠与孝(1 / 2)

登凤阙 锦瑟轻寒 1869 字 1个月前

金碧辉煌的金銮宝殿上,老皇帝提着一口气正襟危坐,殿下跪着的两拨人中,一边是悲愤交加却又极力克制着的齐襄父子,一边是惴惴不安仍不停为自己狡辩的太子和太子妃。

当老宫女从偏殿里出来,向老皇帝禀明齐吟霜确已失去清白之身时,齐襄瞬间瘫倒在地,老泪纵横,一个父亲的悲伤、自责和愤怒溢于言表。

太子见此情景,立马大呼是齐吟霜勾引他,还辩称他并不知道齐吟霜是齐御史的女儿,以为是太子妃为她甄选的姬妾。

太子妃也慌忙点头附和,说是前阵子确实为太子选了美妾。

老皇帝看着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晃晃悠悠走到太子跟前,使出浑身力气,对准太子的胸口突然一脚踹过去。

“逆子!”老皇帝因为刚才那一脚几乎用尽了他全部的力气,力道反弹回来险些摔倒,好在他身边的老内侍及时搀扶住了他。他累得直喘粗气,稍缓了一口气后,又指着太子怒骂道:“朕命你禁足思过,你便是如此敷衍朕的吗?朕还没死呢!”

被踹翻在地的太子吓得涕泪四流,也顾不上心窝子的疼痛,赶紧爬起身来继续跪着,不停地磕头求饶:“父皇恕罪!是她勾引的我,怪只怪儿臣没有把持住!儿臣知错了,求父皇开恩!”

旁边的太子妃也是一脸惊慌失措,只能陪着太子一个劲地磕头认错,辩称道:“今日宴请的都是京中四品以上大员的官眷,儿臣不敢有丝毫懈怠,所以宴会安排在正殿,还从母后宫中借了许多人手过来帮忙,实在不知道齐家姑娘为什么会独自一人跑到园子里来!”

言外之意就是支持太子的说法,是齐家姑娘存心攀附,故意避开人群勾引太子。

知父莫若女,齐襄立马反驳道:“小女品性纯良,向来克己守礼,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况且家中早已为她定了亲事,她从未有逾矩行为,你们这是诬陷!”

老皇帝深知自己已积劳成疾,再加上这接二连三的刺激,恐怕已时日无多。当下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实在不宜易储。而齐御史对朝廷忠心耿耿,他也不能偏颇护短,寒了老臣之心。

略一沉思之后,老皇帝想了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让太子以侧妃之礼迎娶齐吟霜。

齐襄父子闻言十分震惊,看向老皇帝的眼神并没有感激,更多的是心寒。他们捧在手心里如珠如玉一般抚养长大的女儿和妹妹,在宫中遭受了这样的侮辱,结果却申告无门,这太讽刺了!

太子却听明白了老皇帝的良苦用心,当即叩谢主隆恩,表示自己一定将风风光光齐吟霜娶进门,对着齐御史就要喊岳父。

太子妃也很识时务,不再明里暗里讽刺齐吟霜勾引太子,还表示自己以后一定待齐吟霜如亲姐妹,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甚至不惜放低身份,承诺齐吟霜入宫后,名份上是侧妃,但待遇形同她这个太子妃。

古人常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作为臣子,齐襄得尊君奉上;但作为父亲和一家之主,他要保护的除了女儿,还有整个家族荣誉。毕竟,皇室的颜面胜于一切,他不能指望老皇帝会为了一个臣子的女儿废了太子,也不希望自己捧在掌心的女儿平白受了这样的屈辱而成为笑柄。

自古忠孝两难全,对于齐襄而言,女儿受辱已成既定事实,整个京城都传遍了,老皇帝的建议似乎已经是最为妥当的处置法子了。

没等齐襄回答,便见齐吟霜缓缓从大殿外走进来,后面跟着哭得快要背过气去的齐夫人。

方才她们就在殿外,太子和太子妃夫妇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的话语她听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老皇帝的旨意她也听到了。

齐吟霜入宫时穿的那套衣服已经在验身时悉数被嬷嬷拿走了,去向不明,而她此刻穿着一件宫中的白衣,浑身上下只有一根银簪子挽着发髻。

此刻,她比什么时候都清醒,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

齐吟霜跟着母亲一同奉召入东宫赏花,席间一直规规矩矩的不敢乱跑。上菜的时候,有个宫女不慎将汤汁洒到了齐夫人的裙摆上,吓得魂飞魄散,不住的磕头请罪。齐夫人不是个难缠之人,但是宫宴上衣衫不洁是大忌,更是对皇家的不尊重。而且他们齐家的服饰向来以朴素大方著称,那汤汁沾在上面,就格外的显眼。

齐夫人正愁着呢,来了个管事嬷嬷。那嬷嬷训斥了小宫女几句,便亲热的带齐夫人到偏殿去更衣。也是这个时候,好几个京中贵女来找齐吟霜聊天。大庭广众之下,齐吟双没有多想,便与她们一起喝了些果酒,然后她就感觉自己的脑袋变得昏昏沉沉起来,身体四肢也不听使唤了……

再醒来,齐吟霜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房间里重纱幔帐,香气馥郁,而她的脑袋里就像装了浆糊一样沉重,浑身上下都很酸痛,衣服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大事,立刻清醒过来,于是就看到身边还躺着一个赤着膀子的陌生男人,而那男人正用一只胳膊半撑着脑袋,满脸狡黠地看着她,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战利品。

齐吟霜几乎是下意识的尖叫起来,然后赶紧起身,慌乱中随便从地上抓了件衣裳裹上就往外跑,于是就碰到了带着众人游园赏桂的太子妃……

齐吟霜忍着锥心之痛,先是规规矩矩的向老皇帝行了跪拜之礼,谢过老皇帝为她筹谋的两全之策。接着又向齐襄和齐夫人连磕了三个头,一边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边自责自己不孝,在宫宴上出了这种丑事让家族蒙羞。随后她又向齐知睿行了大礼,感激他多年照护的手足之谊。

老皇帝沉重地叹着气,这样懂事乖巧的女孩子,无论生在哪户人家,都不会明珠蒙尘,怎么就被他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给糟蹋了呢?

而他为了大局,偏偏又不得不去做这个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