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后宅添人(2 / 2)

管黎躲闪着笑道:“哎呀,这就害羞了!你们背地里什么事儿不做,这会子偏偏又害羞了。”

婉秋拿了团扇追着管黎打去,主仆两个在花园一角绕来绕去,嬉笑不停,落后还是管黎讨饶,婉秋这才住了手。

唐家族人大多数都是安插在唐家原来的产业,管黎也想过唐靖裕回来的问题,唐靖裕回来这些家也自然要交给他的,至于工坊属于朝廷,管黎可以不用交。算下来唐家在自己手里也占不了多少便宜,唐太太祖孙两个把唐家家底掏空,彩织赚的虽多,也架不住唐靖裕这等败。

另外一个问题教管黎有些为难,唐靖裕回来,她作为正妻是不是要和自己的汉子圆房。可如今管黎一心一意都在楚临风的身上,岂能和这个纨绔子弟同床共枕?

一次两次可以找借口推脱,若是久了只怕也不好说,思来想去,管黎拿了自己的嫁妆银子替唐靖裕买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回来,一个是秀才家的女儿,老子死了后娘容不下与了两套衣裳,两双鞋收管黎八十两银子卖了做妾。因她也是好人家的女儿,管黎让她做了五房;另外一个说来也是熟人,竟然是张氏从前那家子小姑子的妹妹,生的十分整齐,家里办不起嫁妆,也是五十两银子买了来做第六个。

加上潘氏,家里足足有三个年轻的小媳妇儿,唐靖裕就是一个屋里呆几日,也呆不少时日,说不得那时候已经找了新主意离了这家子。

唐靖裕不在家,这些妾侍们还算安分守己,管黎又不会少了她们的吃穿用度。新来的五娘和六娘两个岁数相当,管黎便让她们两个装成双生姐妹,安置在她屋子后面的阁楼,二人同吃同住。

时光如梭,转眼已是深夏,外头买人的伙计回来,足有二百来个,男女老少都有唤到工坊里与管黎磕头。可巧羊毛才收来,管黎问了买来的妇女,能织布的留在城边的工坊织羊毛布,不会织布的留下来做杂货。前三年没工钱,算是身价,三年之后算工钱,主子会给婚配,做的好成亲之后有房子住,卖身契也与她们自己。

男人呢!送到乡下的工坊杀牛羊,还有一部分会做熏肉腌肉的也一并送过去,留二十来个负责送货,剩下什么都不会的全送到庄子上种地。

安排在工坊的唐家族人管黎都选老实的,他们负责监工,记账。

这些族人给分到乡下,刚开始还抱怨管黎偏心,落后才知道在工坊的好处,一年四季的肉吃不了,四季家里老小都有衣裳,比起在城里日子不知道好过多少。

分到城里的,听见说在工坊做事的好处,也问过管黎,管黎也有话说:朝廷的能和家里的比?况且他们做的活儿也辛苦,多给也是应该。在工坊的听了这话也觉得体面,逢人便说是给朝廷做事的。

族里那些婶子妯娌对管黎也爱敬有加,从来不大来往的,过年里也都送礼来府上,当然是送与管黎的,老太太和唐太太跟前不过是磕个头罢了。

老太太和唐太太虽不高兴,却也不敢露在面上。这些婶子妯娌们送来的东西也没甚稀罕的,管黎等人走后教丫鬟拿去与唐太太和老太太瞧,收入公账之中。

倒不是管黎大方,人情有来有往,若是她自己私自手下这礼就该她自己还,若是入了公,那边是唐家自己还人情。

有了老六和老七,潘氏的存在感也小了不少。这对姐妹一个知书识字,一个会说会唱,妇女家无事做每日只在老太太、太太跟前说笑解闷儿,惹的老太太十分欢喜,连带着病也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