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2 / 2)

尚书令 十月清槐 1819 字 1个月前

我犹豫了。

皇帝的封赏却而不恭,让人无法拒绝。

可是在我心里,这样高高在上的位置,并不是我所想要的。

从殿里出来时,公公一路送到了宫门口。

远远地,我瞧见莲妃站在长廊外,默默地注视着我。

宫外的长街热闹非凡,一股人间烟火气袭来,让我仿佛瞬间清醒。

莲妃塞给我的纸条上写着的是京城府尹,明日酉时,静候。

将纸条折好藏于袖口,我穿过人流向军需部走去。

街上满是科举的新生,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喜气洋洋。

同样背着包袱的学子,在人群中相对而行,前往国子监报道,亦或是落榜回家。

驻足在国子监的对街口,我看着门口熙熙攘攘犹如闹事街区。

科举恢复后,国子监又回到了战前的繁荣,各部主事在门口摆好桌椅接待新生。

我一个个地数过去,出人意料的是,广文馆前排队的学子是最少的。

其次是四门、律学、太学...算学。

我张大了嘴巴,看着算学部的挂幅下,排出长街的学子个个叽叽喳喳脸上满是期待。

“为什么报名算学?”

“...回...回先生...为了演练算法...好教会阿娘卖菜算钱...”

“哈哈哈...”排在后面的学子哄笑着,就连回答问题的学子也不好意思地挠头。

询问问题的先生宽容地笑了笑,并未为难。

“那你呢,你为什么报名算学部?”

“为了像女尚书一样,能造谷扇,筑河堤,做火桶,打跑太掖狗贼!”

学子气势轩昂地回答,挺起胸脯,掷地有声。

身后的几名衣着简朴的新生连连附和,脸上带着认同的表情。

那些稚气未脱的脸上,带着如朝阳明露般的眼,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骐骥。

在回答完问题后,坚毅的神情被怯懦所替代,他们惴惴不安,忐忑地接受着命运的恩赐,犹如曾经的我一般,兴奋又彷徨。

可他们又与我不完全相同。

我如他们般大时,科举不过是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工具,在我心里从没想过利用自己所学要做些什么。

不过是,混口饭吃,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罢了。

可如今,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可以做些什么。

我想起了付志梁,付老曾经对我的殷殷嘱托。

比起进宫,教导皇子,教导太子,最后掺和在党派相争里,推广算学普及基础教育才是更有意义的事啊。

想到这里,我的心突然轻快了起来。

师者,身体力行。师者,言传身教。

这个想法犹如种子破土一般,在我心里长成了参天大树。

盼弟重新考了回来,我还没进到军需部的院子,便听到了她银铃般地笑声。

“严哥哥,你瞧,算,学,部!”

盼弟一字一句地顿着,甚是显摆:“我可是第一名的好成绩,怎样,可厉害?”

“佩服佩服,”严决明笑着道:“要什么奖励,尽管开口!”

盼弟正要行‘敲诈’之事,回头看到我笑盈盈地站在门口,霎时如飞舞的蝴蝶般奔了过来。

“先生,我中了!我中了!”

许久不见的盼弟小脸清瘦了些,大眼睛眨巴眨巴地,像是迷雾中的小鹿,让人心生柔软。

认真地夸赞了她,我将怀里的纸条掏出,对严决明道:“莲妃给我的。”

屋子里静悄悄的,严决明坐在桌子对侧,脸色很是严肃。

“莲妃是太掖人,和林知舟一派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了,只是没想到竟然这样毫不隐瞒。”

“保守派最近还在朝中横行吗?”

严决明不屑地哼道:“不成气候。”

“恐怕这也只是暂时了,毕竟莲妃有孕,又有皇上宠爱,保守派重振也不过是时日问题。”

严决明笑:“亚子,知道为何莲妃这样胆大地向你抛出榄枝吗?”

“新一批的国子监学子就要入仕,林家老太的身子早已不济,不过日日靠着参汤吊起精神,待到林老太咽气,他们能指望的,不过是莲妃肚子里不知男女的皇裔罢了。”

“待新人入朝,派别间要重新洗牌,届时如何都是未知数,可你不一样,你是金舜第一女尚书,无论在朝在民间,都受人爱戴,若是得了你,几乎便赢了一半,莲妃这一胎是皇子还是公主都无妨,皇上的宠爱在,就总会有皇子落地,到时候这金舜的江山,还怕不能争上一争吗?”

我头痛地捏着额头,道:“皇上今儿要我接手太傅的位置...说的正是莲妃提醒的。”

“那就是了,亚子,司马昭之心啊。”

严决明分析的头头是道,指着纸条道:“那么如今,亚子,你的想法呢?”

我眯着眼看着烛火下后的严决明,算学部门口那些殷殷切切的学子浮在了眼前。

付老牢牢握紧我的,干枯的双手,阿爹阿娘看着我离去的背影,和那些被我忘记了的事。

“我想辞官,回鲁县,继续教授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