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2 / 2)

尚书令 十月清槐 1777 字 1个月前

难民不再满足于抢夺粮食果腹,开始抢占房屋、霸占民女、更有甚者占山为王,号召各地流民投奔于他。

民生怨气冲天,各地开始集结成小团体。

毕竟跟着朝廷,无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那不如另托他人,跟着山大王至少有口饭吃。

新一轮的户部征收开始,各处开始有拒不缴纳的情况发生。

对朝廷的拥护在不断下降,民心流失,各地治安不稳。

各州府的乱象终于让皇帝意识到,人口的流动和缺失情况是如此的迫在眉睫。

先是问责了各地方,办事不力。

可强权力压下,得来的却是各州府县丞提交的辞呈。

各地动**不安,齐聚山头的流民一呼百应,拦路抢劫,就连官府的人路过也要被扒一层皮。

一边是地方上的混乱,一边是太掖愈发激烈的炮火。

朝堂之上,开始有人提出招安的法子,可即便是招来,如何养活?

各派官员争吵不休。

原本接受统一调度的劳力也开始漏夜出逃,携家带口的奔赴山大王,只想在乱世里与家人团聚不再分离。

金舜,从上到下,七慌八乱,人仰马翻。

然而,这,也只是开始。

流民的不受管控冲击了原有的安定秩序,户部的办事员无法下到地方收缴赋税。

国库的存货支.持不了多久,前方的战事依旧吃紧,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如稻草一般,压.在竭力支撑的金舜身上。

军需部门前再次开始排起了长队,好日子过不上两天,就又要鞠躬向士兵解释道歉。

唯一的好事,便是这次再没有士兵对我推搡踩踏了。

严决明犹如一尊门神,守在军需部大门外,替我抵挡了全部的恶意。

可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好容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严决明从工部开会归来时,脸上的神情十分严肃。

“林知舟,又有所行动了。”

不等我发问,他就主动告知:“只是朝堂上声援他的人不多,好些保守派官员都在前些日子的暴乱中,辞官回乡了。”

他坐了下来,挨着我,望向天上的明月,叹息道:“亚子,也许我们就要败了。”

我亦望向天,还是那盘圆月,静谧的夜空除了闪烁的星,只余阵阵清风。

严决明看了半晌,轻叹着回了屋。

而我躺在地上,青石板砖咯得我背部生疼,阴凉的地面将这丝凉意送进我的肌肤,钻进我的关节,让我分外清醒。

我看着星空,漫天的星像卫兵,守护浩瀚天际,而不远处一颗流星划过,长长的闪光拖尾照亮一方天幕。

“梁翊,是你吗?”

我轻声呢喃,自嘲道:“若是被你看到我现在的样子,怕是要失望吧。”

“傅亚子,也会束手无策。”

闭上眼,回想那时与他合作风谷扇的日子,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意图将这发明创造用于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我倏地睁开眼,一扫迷茫的神色,几乎手脚并用地从地上爬起。

不顾背上沾染的灰土,我迅速冲进屋里,将前些日子整理的图表翻了出来。

风谷扇的使用无需青壮劳力,便是我这样的女子也可轻松操作。

各州府烂在地里的粮食若是由收编的流民操作风谷扇进行分筛,那不仅可以解决流民无法安置的问题,还可在军粮上带来产量的提升。

是啊,我用力地拍了一下额头,这个法子我怎么一开始竟没想到!

铺开纸张,对着上一次户部普调的人口,我开始计算各地以往产量在投入风谷扇的使用后所需的劳力。

按照预先的估算,每一个风谷扇可节省一亩地约三人日的投入量。

照这样算的话...我含着笔杆,艰难地写下了四万六千的数字。

四万六千架风谷扇,这只是初步的预估。

这个投入量,是不是太大了些?

犹疑着,我重又复算了一次,这次结果却又有不同,竟然还减少了三千架。

我无奈地搁笔,如今每月上报数值都不定,依照历史数据做出的预测,也只能是预测。

而且,就算数值准确,如何分配使用,又是一个问题。

我挠着头坐在案前苦想,直到范当生一脸疲色的坐在我身边我才反应过来。

“今儿怎么这么晚?”我盯着眼前的数字,随口问他。

范当生无奈道:“先生,明儿我可能就要走了。”

“嗯?!”

“户部的税收与现有人口总是对应不上,皇上下令要求进行人口普查。”他疲倦的用手揉着眼,道:“这次是我亲自主理,要下到地方去了。”

范当生放下手,看了一眼摊在我眼前的计算,轻叹道:“先生,学生帮不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