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场合(1 / 2)

刺绣 尚启元 1267 字 1个月前

张铭辉早就注意到有些异常,这个陶清珂肯定没有离开苏州城。可到底在哪里这是个难题。

而在玉春坊,悦儿焦急万分。可是沈雪馨开始意识到张铭辉肯定不会放过陶清珂。

先说婚姻。

而沈雪馨独坐窗前,想起了李太白,

李白有两次正式婚姻,一次疑似婚姻。

两次婚姻,都是前宰相的孙女,但都不是望族,顶多算个家道中落的官三代。

这是不是太巧了?可能有人会说,李白一个风流才子,迷倒三五个小迷妹很正常。

呵呵,那是元稹。

真相很可能是个俗套故事:迎娶,甚至入赘宰相门,是李白进入宰相社交圈,改变出身的手段,他太需要洗掉身上的商人家庭标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方家都是前宰相,当朝宰相看不上他啊!

当时联姻的永恒法则,是可以上交,可以平交,唯独不可下交。穷书生的和富家小姐的童话爱情,只有小说里才有。

此外,李白还伪造过履历,说自己是李广之后。

一举一动,都暴露了李诗仙的求生欲。尽管没什么用,但这是他能做到的消解自卑最好的办法。

与自卑对应的,就是他目空一切的自负。

才子大多自负,但基本上都有个度,会掂量自己的斤两。李白就完全不这样,他的自负,是让人一看就觉得不靠谱。

比如,在李麟的幕府里,他自比东晋的谢安: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安史叛军大乱天下,民不聊生。

只要起用我,谈笑间,就能把胡人一扫而光。

谢安是谁呢?姓谢名安,字安石,江左名流,力挽狂澜,还是超级贵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里的男主。

如果谢安地下有知,估计会对李白翻个白眼:我谢谢你啊。这就是李白的梦想。

他自己是书生,却diss孔孟,藐视一众儒生。

他欣赏张良,希望复制张良的成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摆个煎饼摊,明天就能敲钟上市。

李白的自负,是脱离了实际的自负,只有在诗歌里,他才是主角,才是救世主,才能谈笑静胡沙。

在现实里,他只是个路人甲,被摁在地上狠狠摩擦,撞在墙上头破血流。

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不断反噬着他仅有的自负,40多岁从翰林待招被放逐是如此,年近60流放夜郎也是。

每一次看似接近成功,其实都化作泡沫。

如果这种痛苦,能找到释放的出口也行,像王维一样找个信仰,做个岁月静好的美男子,也能有些许安慰。

可是李白又选错了。

他选了道教。

在唐朝有三大信仰,儒释道。

儒家源远流长,体系成熟,按那套标准来,不会出大错,也更符合现实。

杜甫是儒家信徒,一辈子都在践行儒家理想,世道艰难,但总算务实。

佛教在当时也成熟,讲究参禅开悟,超越生死,看清生命的真相后,就能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