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各大店铺的生意都有些萧条,早些日子听到国外的士兵要攻打苏州城的消息,已经有很多人逃走了。后来,听到了枪声炮声,又有一批人逃走了。在锦织街上,大大小小的绣坊和其他商铺,现在还在撑着的只剩下一半。
陶清珂和张铭辉到了玉春坊,他们一筹莫展,从他们的这副表情中,沈雪馨也能得出结论了。
沈雪馨说:“这次喜月坊机器引入的失败,让整个苏州城都乱了。倒闭的绣坊大约有一半。留下来的,大概也不可能立即投入生产,到底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还真说不定。所以,今后一段时间,至少半年,各大客商会流失一般。如果我们不收留这些绣娘,以后苏州刺绣就要慢慢消失在江湖中了。对于我们来说,原本是一次最好的发展机会。只要收留这些绣娘,恢复刺绣的发展。”
大家都明白沈雪馨说的意思。可就算把整个苏州城的全部绣娘给这三家绣坊,他们也吃不下。
陶清珂说:“我回家商量一下,我们家绣坊只能收20名绣娘。”
张铭辉一愣,说:“我也差不多这个数。”
沈雪馨虽然不想接受这个实情,但也算是有收获。
而这时的木村,又准备行动了。他本来就是东洋商人,家族世代从商,他对商机很敏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苏州的刺绣带到东洋,然后把东洋生产的成品带到我们国家。可是,东洋毕竟太小。
木村在来苏州之前,已经在天津等地住了几个月,主要是熟悉这的情况,接着来到了苏州。他想看看苏州的市场,了解一下他的产品是否有进入苏州的可能;可他完全没想到,苏州刺绣技艺直接把他给征服了。
追寻东洋刺绣的源流来自公元500年,自印度经由丝绸之路从Z国传来的“佛绣”,佛绣是用以表现佛像的刺绣形式,特别是推古天皇时代,尚佛以至于寺院遍布广立佛像,因而佛绣也得以普及。
布料装饰的刺绣常用来表现服装的华丽,也用于相扑选手缠于腰间的缎带,亦是木偶人形的奢华衣装,古时也常出现在武士的甲胄上。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与各地风俗不无关系,东洋刺绣也依照产地被命名为“京都的京绣、金泽的加贺绣、东京的江户绣”,其中京绣与加贺绣受到东洋传统工艺的认定并加以保护和援助。京绣是从建造“平安京”时设立的“织部司”中专职刺绣的职人开始,逐步脱却奈良时代来自Z国的影响,渐渐形成东洋独自的技法。直至江户中期宫崎友禅斋完成友禅染前,仍是布面上加以装饰的重要技法之一。在绢织物,麻织物上施以金银线的传统工艺,绘画般的纹样表现,无不飘散着京都特有平安遗风下华丽贵雅的馨香;加贺绣源自室町时代佛教向加贺一带布教时,僧侣身着的袈裟以及佛绣品,京都的庄严装饰也随之传来。出于加贺藩主对工艺文化的嘉奖和保护,加贺金箔、加贺友禅后加贺绣也得以重视,到江户时代已经是将军、藩主手持小物、服饰等处常见的装饰了。加贺绣除金银线外,多样多色的丝线手工绣制纹样,华丽中不失温和而成为最大特色;江户绣在江户时期经济繁盛的推动下,延续奢华的作风,幕府虽三令五申的强化管理禁止奢靡,却没能阻止人们对于简素的厌倦,同多彩的染色技术一道,绚烂多姿的绣品逐次诞生,江户绣也因此倍加推广,讲究纹样构图与空间的协调成为最大的特征。
东洋刺绣汲取来自Z国的技术后,结合独自对的美的意识同优雅形成东洋风格。传统生活习俗中培育出各式图案与纹样,将家纹绣于和装服饰上的传统亦流传至今。尤其是对四季变换的感性体察,诞生出多样的装饰纹样。天象、花鸟、唐草,甚至来自西洋纹样的影响皆成为装饰的题材。春的樱花、紫藤、牡丹;夏之牵牛花、锦葵、泽泻草;秋的胡枝子草、菊、红叶;冬之山茶、水仙、梅花、松等,无不显现对变幻时光的深切且细腻的感知,而季节感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多姿的色彩。刺绣的色彩源自丰富的丝线,釜染色的丝线曾有上千色之多,经历现代染色技法也有万色变化,可谓风情万种。
“京东都”则是出自代表东洋传统文化的京都,结合传统刺绣工房,承继古老工艺的同时融合现代文化,经由时尚发源地的东京,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以有着400年历史的京友禅染色技术和四季风月花鸟虫草题材,表现出东洋人幽玄的世界观。
木村自打见到苏州的刺绣后,真的觉得自己目光短浅,这苏州的刺绣真的是人间珍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