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馨清醒过来,算是给翠妈她们吃了颗定心丸,玉春坊也进入了正轨。而这时,陶清珂进了玉春坊。
翠妈看到陶清珂,脸上露出了笑容:“多谢陶少爷,馨儿精神头不错,多亏请了这个江湖术士。”
陶清珂问:“那沈雪馨呢?”
翠妈回道:“在屋里呢!”
陶清珂去屋里找沈雪馨,沈雪馨静静地看着绣图的狼,揣摩着怎么把眼睛绣出来。
沈雪馨见陶清珂站在自己的身后,便问:“你见过狼吗?”
陶清珂摇头,他知道沈雪馨就是因为见到狼才被吓成这个样。
沈雪馨说:“我见过,可就是绣不好它的眼睛。”
陶清珂本想和沈雪馨谈谈自己的绣图,见沈雪馨的心思都在狼的针法上,也就放弃了。就给沈雪馨讲了个故事:
相传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出走到苏州一带,当时的苏州有断发纹身的习俗,尽管十分痛苦,但太伯、仲雍也入乡随俗,在身上刺上纹身。太伯去世后,仲雍深感此俗不便,便召集一些当地头面人物来商议此事。
恰巧,仲雍的小孙女——女红正在屋内缝衣,一时不小心被针扎破了手,血流出来在衣服上形成了美丽的花朵。于是,她灵机一动,便参照当地纹身的图案花样在衣服上试着刺绣起来。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终于做成了一件五彩缤纷的绣衣而呈给仲雍。仲雍看后大喜过望,当即披在身上一试,感觉舒服异常,完全可以免除纹身之苦。于是,他便召集当地居民,移风易俗,不再纹身,而改用刺绣衣服代替。逐渐的,这种绣衣就取代纹身的风俗了。人们十分感激女红,就把妇女的刺绣等针线活叫做“女工”。
陶清珂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就是想说绣娘的事情,他想给玉春坊安排几个年轻的绣娘。
他接着说:“有个绣娘可以两天不吃饭,不可以两天不绣花。这位绣娘对刺绣充满着一种特殊感情,八岁时,就开始跟母亲学绣花。十二岁那年,基本掌握了全套的女红技艺。十七岁,开始制作衣服。起初,她模仿母亲的做法,后来再看外婆制作的衣服,对比下来,还是按照外婆做的漂亮。”
沈雪馨的心思完全不在陶清珂这里,
陶清珂接着说:“这位绣娘告诉我,不种田没饭吃,不绣花没衣穿。不会绣花,不会做衣,就没有男人爱,嫁不出去。绣花更要懂歌,歌是老祖宗传承思想的语言,懂了歌,才能领会老祖宗的思维方式,也才能把花绣出精气神,把衣做漂亮。她的刺绣,色彩对比强烈、和谐,几何纹样运用巧妙,抽象与具象完美结合,独特而神秘。其做工精细、繁复,工艺独特,用料特殊。”
沈雪馨问:“你夸你家绣坊的绣娘是什么意思?”
陶清珂回道:“我是想把这绣娘,介绍到你家绣坊。”
沈雪馨大笑:“我家又不缺少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