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意境(2 / 2)

刺绣 尚启元 1291 字 1个月前

石涛的绘画得益于他长年累月广游名山大川,特别是他多次游黄山和画黄山,使他体会到“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说:“足迹不经十万里,眼中难尽世间奇。笔锋到处无回头,天地为师老更痴。”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

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关于他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程正揆《石溪小传》有载:“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

艰险的丛林生活虽使他吃尽了苦头,但倒给了他一次感受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好机会,充实了胸中丘壑,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一点,在他的不少题画诗中,都明显可见。

髡残性直硬,脾气倔强,寡交游,难于与人相合。这种强烈的个性表现在他的禅学上是“自证自悟,如狮子独行,不求伴侣”;表现在绘画上则为“一空依傍,独张赵帜,可谓六法中豪杰”。他自己也说:“拙画虽不及古人,亦不必古人可也。”

他长期生活在山林泽薮之间,侣烟霞而友泉石,踯躅峰巅,留连崖畔,以自然净化无垢之美,对比人生坎坷、市俗机巧,从中感悟禅机画趣。髡残作品中的题跋诗歌多作佛家语,这不仅因其身为和尚,而且在他看来,禅机画趣同是一理,无处不通。

“清初四僧”生活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各自鲜明的性格对他们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或严谨、或夸张、或豪放、或空灵,给当时的画坛以至近现代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风气,为中国的山水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对于沈雪馨来说,这四位名家的经历和作品为她刺绣思路提供了很大的借鉴,她也下了一个决定,准备走出家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一点,直接遭到了翠妈否定。才十几岁的孩子,哪能说出去就出去呢!思想的不同意,让翠妈和沈雪馨之间发生了争吵。

翠妈摇着头说:“真是读书读傻了!”

沈雪馨给翠妈解释:“你看历朝历代的画家,哪一个不去外面走走,绣娘也得出去,不然脑子里没东西。”

翠妈再次强调:“你年纪太小,不能出去。”

眼见两人对吵起来,刘金明和刘子良把她们俩分开,去了不同的屋子。

刘子良对沈雪馨说:“你先别急,我去说说,实在不行,我陪你去,但是去哪呢?”

沈雪馨说:“走到哪里算哪里!”

这句话,可把刘子良整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