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来(2 / 2)

刺绣 尚启元 1236 字 1个月前

何穗看着凤娘稳健的脚步,心里直发愣,她察觉到凤娘不是一般的酒量。

不一会儿的功夫,凤娘抱着一坛子酒进了何穗的屋。凤娘说:“当家的,我也不知道今晚你留在绣坊,要不我就早准备几个菜了。”

何穗故作镇静,说:“凤娘,你坐下来,咱们一起喝点,我自己喝,也没什么意思?”

凤娘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坐下了说:“那行,我陪当家的喝点!”

何穗问:“你刚才喝了这酒不晕乎吗?”

凤娘笑着说:“当家的,喝这样的酒呢,必须会喝,不然会呛。我当年无家可归的时候,可喝过不少。”

何穗点了点头说:“怪不得,一口就能全喝了。”

凤娘把酒给何穗满上,说:“喝这个酒,比较清淡。”

何穗拿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凤娘再把酒给倒上,她从何穗恍惚的眼神中,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而这时,沈灵慧正在一针一线的绣着衣服。随着天气温度的升高,屋里也多了一些飞虫,可沈灵慧并不在乎,她非常仔细地绣着图,一针一线,都非常的谨慎。

而在何穗的房间,她早已把苏州的酒喝成了北方人的感觉。毕竟苏州人喝酒饮食讲究气氛,他们不像北方人为了喝酒而喝酒,而是为了相聚、交友、卿天、尽兴而喝酒,这样喝酒他们才觉得醇,觉得香。否则,怎么也喝不出情绪来,不如不喝。苏州古代文人以酒酿诗,以诗喝酒,喝出情调,喝出氛围,喝出文化,喝得情景热烈,传为千古佳话。

而这次,在何穗眼中的北方人喝酒如“灌溉”,“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脖子一伸,“咕咚”一杯的坏习性,在何穗的身上演了一遍。控制不住局面的风娘,只好叫沈灵慧来帮忙,准备把何穗扶回**。

何穗喝了这些酒,哪能老实,乱扑腾起来,风娘和沈灵慧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扶回**。

沈灵慧问:“怎么喝成这样了?”

风娘回道:“平常当家的也喝点酒,这不今晚怎么拦也拦不住,就喝多了,咱苏州人喜欢喝慢酒,慢慢地饮,细细地品,小酌慢饮,才能深得其妙,领略酒中美味。”

沈灵慧对凤娘说:“我手里还有活,今晚得忙到挺晚,就有劳你照顾一下当家的了。”

凤娘说:“你去忙吧,这里交给我了。”

沈灵慧出屋后,凤娘稍微打开了窗户,让屋里的酒味消散一下。苏州人喝酒含蓄、文雅、理智、涵养功夫深,这大概与苏州人的性格和吴文化的熏陶有关吧。宋朝苏州有个名人范成大,是个苏东坡式的爱酒之人,他说:“余性不能饮,士友之饮少者,莫余若;而能知酒者,亦莫余若也。”他深知酒中的真趣和深味。范仲淹喝酒的座右铭是:“千日之醉我可醒”,他追求的是更深层次的饮酒之道。

苏州人喝酒的乐趣在酒后精神上的陶然境界,而不是追求生理上的陶醉,他们得到的不是“趣中酒”,而是“酒中趣”。因此,苏州人喝酒一般看不到“糊涂烂醉”的。假如有人以为苏州人酒量不大,不胜酒力,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苏州是出酒仙的地方,酒量大的人从古自今大有人在,他们或深藏不露,或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