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来(1 / 2)

刺绣 尚启元 1236 字 1个月前

大街小巷传唱的歌谣虽然没有对苏州城其他的绣坊造成不良影响,但确实让玉春坊深深地喘了一口气,缓了缓精神头。可在之后的日子,何穗在玉春坊一直阴沉着个脸,和平时相比大不一样,对绣娘们的态度,也少了些许热情,绣娘们对当家的这几天的郁闷情景,也都不过多问,因为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心知肚明。

何穗的心理也别扭纠结起来了,在一个夜里,一个人喝起了闷酒。酒是散烧酒,据说,散烧酒是酒槽里余留下的“酒潲子”,价钱低廉。当然,对于何穗而言,她看重的不是价格,是酒性烈,散烧酒不品余味,只品有冲劲,喝进嘴里像灌了辣椒水一般,“哧溜”一下子进了肚子里,辛辣又刺激,浓烈的酒性就直接“冲”上头,顿觉像“腾云驾雾”一般,晕晕乎乎、飘飘忽忽,直觉眼前天旋地转、房歪屋斜地、两腿直打晃,劲头很猛。

而这样的酒,一般是干了一天的活,累得精疲力竭的苦劳力们喝得。他们这些人心里憋闷,只是为了花钱少,图个痛快,喝上一碗烈性的散烧酒,不就是趁着酒兴,头晕脑涨,赶紧倒在**睡个好觉。当然,也有喝过量耍酒疯、闹大街的……

这样的散烧酒还是何穗抹不开面子,吩咐伙计去买的,这个伙计认识一些酒柜,一打听便得知,在锦织街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酒馆,每当华灯初上,老酒馆是宾客满座,但这些宾客大都是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鼻孔里常常滴流着两串清水色的鼻涕,脏兮兮的苦力人。

玉春坊的伙计整天生活在粉香黛艳之中,哪能受得了这破烂不堪的景象,本想趁人少的时候,再来酒馆,可当家的何穗要得急,也只好委屈自己站在酒馆中,等待着掌柜子先把客人们安顿好,再给自己打酒。酒馆掌柜却不嫌弃这些人,每逢来一位便笑脸相迎。

这些来喝酒的人,一满碗酒,一仰脖子,只听“咕嘟、咕嘟”一下子,酒碗底朝天,用不着缓气,就一饮而尽。让伙计看的是嗓子眼直冒烟。等掌柜子忙完,去了柜台给伙计盛酒。

伙计说:“就要他们喝得散烧酒。”

掌柜子说:“这酒烈性大,喝的时候当心。”

伙计笑着说:“不是我喝,我们当家的。”

掌柜子诧异道:“玉春坊在苏州城也算是能数上的绣坊,当家的咋能喝这种酒呢?”

伙计解释道:“当家的怎么说,我就怎么办呗!”

掌柜子把酒装好,再次嘱咐:“一定要适量啊!”

伙计没有理睬掌柜子,拿着酒就窜了,他有点受不了酒馆里的乌烟瘴气。

这样的酒烈到什么程度,何穗喝了一口,就呛得咳嗽不止,门外的凤娘听到屋里的咳嗽声,赶紧进屋看个究竟,发现何穗正捂着嗓子,脸色发红,见到凤娘,声音嘶哑的说:“水、水……”

凤娘赶紧去倒水,端给何穗,何穗接过来后,把杯中的水一饮而尽。凤娘给她拍了拍后背,自打凤娘一进门就闻到了酒味,便问:“当家的,喝了多少酒?”

何穗慢吞吞的说:“刚喝了一杯酒,就呛成这样了。”

凤娘诧异道:“这是什么酒啊?这么厉害。”说完,她倒了一杯,一饮而尽。

何穗刚伸出手准备去劝,酒已经进了凤娘的肚子。

凤娘咧着嘴说:“这不是什么好酒,烈兴大,当家的可喝不了,再说了,我屋里有好酒,我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