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冬酿酒非常的迷人,迢迢千里勾了游子的魂。以至于晋代的苏州人张翰,在洛阳当着官,一到秋天惦记起老家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后来辞官返乡了。
日出东方,何穗提着一坛子酒回到了绣坊,何穗喜欢酿酒,与别人不同,她酿酒但很少喝。她抱着酒去了凤娘的房间,见到沈灵慧和凤娘两人正在屋里聊天,便笑着说:“来,给你们送酒了。”
沈灵慧赶紧起身给何穗让座,何穗说:“这酒可是我新酿的,本来应该冬至就喝了,想了想,还是留到年吧。”
凤娘说:“当家的,就别见外了,我这里有酒,你还是拿回去自己喝吧。”
沈灵慧也赶紧说:“就是,就是,给我们喝也浪费了。”
何穗说:“不就一坛子酒,让你们喝就喝。”
其实,相传3000多年前,周人泰伯和仲雍不辞千里跑到当时还是被叫做“荆蛮之地”的江南一带,为“断发文身”的当地居民带来了周朝的历法。苏州人最重传承,因而在他们眼里,冬至夜的地位不亚于“年三十”,甚至在当地流传着“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何穗说:“我从小跟着我娘学酿酒,每年天一入冬,我家就开始着手准备酿酒,用料也极为考究。得用深秋时节的桂花,连同花柄一齐折下。要切记,深秋的桂花一定要连花带枝,再取上等糯米,经过两次发酵,用时间酿出香气和甜味,最后放入腌好的糖桂花,才是冬酿酒的点睛一笔。这些年了,每一道工序,我都记着。”
凤娘笑道:“要不,咱再开一家酒馆吧。”
何穗打趣道:“就别笑话我了。”说完,把酒坛子打开,一股浓烈的酒香味扑鼻而来。
沈灵慧拿来了三个碗说:“真是没见过有大早上喝酒的。”
凤娘说:“咱先尝尝!”
凤娘早就备好了酒,一到十二月中旬,要么在茶馆里听着评弹,悠然品茗要么就得起早摸黑地排长队去店中“拷”酒。苏州人“拷”酒,那可是八仙过海,有提溜着水壶的,有拿水瓶的,有的拿着坛子。毕竟冬酿酒,是独属于苏州人的节日祝福,家家户户都要跑在前面。
何穗抿了一小口,沈灵慧也跟着喝了一小口。苏州的冬酿酒低酒精度,也使它能风靡于男女老少之间,甘醇而带有深秋桂花气息的风味,让冬酿酒成了老苏州百姓心头永远的白月光。
凤娘将暖锅端了上来说:“本以为这个年,就是我和慧儿一起过,没想到你也过来了,就一起吧。”
何穗一看暖锅说:“凤娘的手艺真惹人馋,要不今年把厨子也换了吧。”
凤娘阻止道:“可使不得,我这老太婆,一把骨头了,说不定啥时候就入土了。”
沈灵慧在一旁,连着说了三个“呸呸呸”。
何穗说:“大过年的咱说点吉利话,你身子骨还硬朗。”
暖锅里最诱人的蛋饺,用鲜虾、猪肉为馅,包上金黄的蛋皮,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平日普普通通的肉圆,在这一天得叫“团圆”,最有团聚的味道;冬笋有节,那就是“节节高”;线粉绵长,被叫做“金链条”;鸡叫“扑扑腾”,大有一飞冲天之势;鱼称“吃有余”,象征着年年有余;就连暖锅最上面摆的几颗鸡蛋,也有说法,称作“代代相传”。这些食材汇在一锅之间,加汤烹煮,所有美好的祝福就留在了家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