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年历史的苏州,自古就是一座与Z国大运河同生共长的“运河城”。其依水而建,以水而兴,因京杭大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
春节是一年岁月的更新,是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甲骨文里,“年”字的上面是“禾”,一首《元旦》诗中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Z国人就很重视过春节了。
苏州自古文风昌盛,民间贴春联的习俗盛行不衰,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春联的同时少不了贴“福”字,对于这个“福”字,有人正贴也有人倒贴,用倒贴来谐音“福到”。老苏州人一般不倒贴“福”字,而将“福”字正贴,寓意着顺当。
沈灵慧绣了一个“福”字给吴昌硕送了过去,吴昌硕正在与一群文人写春联,暖风阵阵,吴昌硕一脸笑容,写完一副,还要念上一句。当他看到沈灵慧来的时候,笑着说:“呀!苏州城的第一绣娘来了。”
沈灵慧有点害羞,赶紧说:“吴先生,话夸的有点过了。”说完,把绣品递给吴昌硕。
吴昌硕笑得更灿烂了,说:“春节送福,好啊!”
热闹的气氛,仿佛给空气也带来一丝丝的暖气,吴昌硕等人继续写着对联,沈灵慧也感觉自己已经融入进苏州的文人圈,这种感觉是她以前不敢想的。
吴昌硕停笔,拿了一副对联给沈灵慧,说:“这幅对联是送给你的,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沈灵慧凑上前去,看了看对联说:“吴先生的字真有感觉。”
吴昌硕来回的踱步,说:“这是李白的《赠张公洲革处士》里面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不用任何机心去沽名钓誉,你不稀罕任何奢侈的用品。简单点说,就是人啊,一定要做到欲望小一点,快乐多一点。”
沈灵慧高兴的说:“谨遵。”然后拿着对联回到了玉春坊。
苏州的除夕晚上,要举行家宴,称为“合家欢”,鸡鸭鱼肉,无不毕陈。蔬菜必有青菜,叫“长庚菜”黄豆芽,叫“如意菜”。这一餐中,鱼都不动筷,取“年年有余”之意,置福桔、荔枝一盆称为天赐洪福、吉利。
“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藉以祈岁稔。”这是一首清末时期开始流传的“年糕诗”。做年糕一般都是苏州乡下过年时才做,用七成糯米、三成粳米磨成粉拌匀,再上蒸笼蒸熟后揉成团,切成片即成。它既能食之,又有吉祥之意。
何穗要回家过年,就把绣娘交给了沈灵慧,这么一来,整个绣坊就剩下沈灵慧和凤娘两个人守着。
沈灵慧问:“凤娘,一直没机会敬你个酒,今天除夕夜,我来补上。”
凤娘笑了笑说:“我不喝酒,就喝点水吧。”
沈灵慧一饮而尽,凤娘看着沈灵慧,心里隐隐作痛,每逢佳节倍思亲,凤娘也很想念家人,但在这个世上也就剩她自己了。
凤娘看着沈灵慧,说:“你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是苏州城的最厉害的一根针,你的绣技代表了整个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