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福味(2 / 2)

刺绣 尚启元 1070 字 1个月前

沈灵慧笑着说:“我真的没想到能拿下这个头衔。”

凤娘笑了笑说:“你给玉春坊开了好头。”

沈灵慧有话一直憋在心里,但又不能启齿,她很像问问凤娘的身世,这对她来说,一直是个谜。但又担心惹得凤娘不高兴,只好作罢。

凤娘把火炉生的火旺说:“今晚上就在我屋里对付一宿吧,你屋那么大,又没个人气,怪冷的。”

沈灵慧恨恨地点了点头。

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作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圆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前,长幼依次而拜,称为“拜喜神”。之后,幼辈依次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

Z国人在节日喜庆场合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爆仗了。爆仗最早称爆竹,是把竹节置火中烘烤而爆烈发出的叭叭巨响,用来驱赶鬼邪的意思,而正月初一放爆竹兼有吉庆和除旧迎新的意味。

外面的鞭炮声不断,沈灵慧拿了一支爆仗挂在一个树上,用火点上,瞬间噼里啪啦的声音。

凤娘看着沈灵慧,真觉得是个没长大的傻丫头。

沈灵慧跑回屋里说:“咱们也得来点声响。”

不多会儿,上空绽放烟花,繁亮多彩,似火似花,绚丽多彩。寒冷的夜空中点缀着几颗寒星,烟花一朵朵地绽放。轰地一声,炸开,绽放,消逝,都只在一瞬间。凤娘和沈灵慧,裹着大棉衣,呼着冷气,殷殷地仰着头,看夜空中哗啦啦的烟花像一群热闹的小精灵。

沈灵慧说:“烟花再美,也有灰飞烟灭的一刻,这和人真像啊!”

凤娘沉默不语,两眼盯着夜空中的烟花。

苏州有烧头香的习俗,头炷香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在皇宫的做法,最早兴起是在东岳庙,后广泛流传。也有说法称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原指寺庙新年的“头炉香”,在这个时间段烧的第一支或是最后一支均可以算是“头香”。

沈灵慧拿出香说:“凤娘,寺庙的头香,我们是抢不上了,但玉春坊的头香,就交给你了。”

凤娘说:“那不行,除了当家的,就是你能点这头香。”

沈灵慧劝道:“我的香就交给你了。”

凤娘眼见推辞不掉,只好接过香,朝天拜了拜,插到香炉里。

月渐渐地隐入云层,唯有燃放的烟花在夜空里闪烁,紫色的像牵牛花一样,金色的宛若项链,烟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美。一瞬的光芒,散开来,夜被烟花占据着,沈灵慧的心也随着那烟花而悸动着。夜色中,绽放的烟花,只一瞬的惊艳,却是永恒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