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太后心事(1 / 2)

千年香樟片片树叶微微卷曲,细细碎碎的阳光落在地上,跟藏拙斋里破碎不规整的碎片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后想了想,开口吩咐:“皇后,既是你亲自来迎哀家回宫,便麻烦你领着宫女们去春晖堂收拾那些箱笼细软,顺便叫人把这儿打扫干净。”

“母后尽管放心,臣妾一定办妥。”皇后面露喜色,安排道:“来人,拿扫帚和簸箕将地上打扫干净。”

宫女们闻声而入,开始扫地,仍跪在碎瓷片上弄得膝盖一直流血的胡御医便显得十分刺眼。

“胡御医,膝盖还要不要了?快点起来。”徐怀策催道。

胡御医闻言看向太后,只见太后点了点头,他才双手杵着膝盖想要站起来,可不知是被碎片割破了膝盖太痛,还是跪得太久双腿麻了,整个人又差点跪了下去。

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徐怀策施以援手,搀扶住了他,笑道:“胡御医,你别光记着医人,也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子。”

“多谢督主。”胡御医感激涕零道。

徐怀策指了两个内侍搀扶胡御医下去。

太后见地上扫出一条干净的路,便道:“厂臣,陪哀家去逛逛牡丹园。”

有花匠精心打理的牡丹园,栽种着魏紫、豆绿、赵粉、姚黄、洛阳红、御衣黄等名贵品种的牡丹花,眼下正值花期,开得朵朵饱满而形态优美,五彩缤纷,色彩艳丽,犹如仙女洒下的十段锦,美不胜数。

太后脸有衰颓之色,“世人多谓牡丹真国色,哪怕开得这样好看,不日便要凋零了。”

“太后娘娘,牡丹花开得这样美艳,痛快洒脱,花开花落自有时,您不必为此烦忧。”徐怀策接话道。

太后折了一朵豆绿,“哀家年轻时最喜欢洛阳红牡丹,如今年纪大了,倒喜欢乍一看不甚起眼的豆绿牡丹。”

“太后娘娘,豆绿牡丹有别具一格之美,不如臣替您簪上?”

太后忙摆了摆手,金丝护甲在阳光下甚是光彩夺目,“哀家这么大年纪,还簪什么花?没的被人笑话?”

“太后娘娘,谁敢笑话您呢?再者,别的不说,您在苏先生眼里,永远是二八年纪的姑娘,簪花正合适。”

此话一出,太后心有感触,坐在内侍递来的圆杌子上,拿着靶镜,看徐怀策替她簪了一朵豆绿在朝天髻上,顿感那些金银钗饰俗气呆板,“厂臣,你帮哀家把那些金步摇拿了,再对簪一朵豆绿。”

徐怀策照做。

太后呆呆地望着镜中人,脸上已有清晰可见的纹路,但一头黑发乌黑油亮的,对簪着豆绿牡丹,显得整个人都活色生香,不禁笑容满面的,“厂臣,哀家素来觉得那些金银簪饰繁复精美,能衬托出人的贵气,却也有些重量。倒是这些牡丹花,开得这样好,戴在头上正合适。哀家此次回宫也没什么好东西分给那些妃嫔们,不如每人几支牡丹花。”

“历史上也有些朝代推崇簪花,这些牡丹又是极为名贵的,送给各宫娘娘们正合适。”

徐怀策讲完,便吩咐宫女们采花,又叮嘱:“都小心些,别弄掉了花瓣。”

宫女们晓得这一园子牡丹花全是名贵无比的,随便挖一株值外面两进的宅子,是以,谁也不肯冒失,宁愿慢些摘花,也舍不得碰掉了牡丹花。

“厂臣,此次做寿,皇上预备给哀家热闹几日?”太后笑吟吟地问。

徐怀策回道:“礼部定的是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连贺三天,二十五日是各地藩王和封疆大吏们进宫给太后祝寿,而二十六日是您大寿的正日子,那天一早便要接受文武百官们前来祝寿,二十七日则是后宫嫔妃和诰命夫人们给您拜寿。”

太后紧盯着那一片豆绿牡丹,呢喃道:“三日拜寿安排得如此紧凑,哀家竟是片刻也不得闲?”

“太后娘娘,若是您不想大操大办,回宫后可以跟皇上商议,看是否各地藩王、封疆大吏和文武百官们都在二十六日那天来拜寿,至于诰命夫人不必进宫了,后宫妃嫔们前去请安也就行了。”徐怀策支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