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淑妃(1 / 2)

愿意捐钱给朝廷的安国公是朝廷的忠臣,那么不捐的人呢,自然就会变成不忠的人。这些当官儿的,谁不在乎自己的官声,谁想做那不忠不义之人?可这好的名声,却要用真金白银来换去,换做是谁都舍不得!更何况,安国公一开就是一万两,那些低品级的官员还好说,俸禄就那么多,拿不出来也是情有可原。可就苦了那些勋贵和世家了。若他们捐的少了,皇帝肯定不同意。可一下子要捐出那么一大笔,可是生生的割他们的肉啊!

“安国公,你这个老匹夫,可是把我们害惨了!”

“你能耐,一开口就是一万两,也不想想后果!”

安国公笑眯眯的退回队伍当中,对周围的谩骂声全都充耳不闻。

有了安国公开这个头,其他人自然不能落后,争先恐后的站了出来,纷纷效仿,生怕迟了就会惹得建武帝不快。

于是,这个一万两,那个五千两,朝堂上大大小小的官员数百人,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十余万两之多。建武帝也装模作样的动用私库,捐了两万两。后宫的嫔妃见皇帝都捐了,纵然不甘心,也都纷纷慷慨解囊。如此下来,很快就凑够了买粮食的钱。

户部的官员,一边飞快的记录着各位大人捐赠的数目,一边安排人手去各位大人的府上收银子。有了银子,自然就好办事了。不到三天,户部就将赈灾的粮食给筹齐了。

商家手里囤积了不少的粮食,原本打算趁着天灾狠狠地大赚一笔的。奈何朝廷有令,不许他们随意涨价,囤积的粮食高价卖不出去,只得便宜的卖给了朝廷。当然,朝廷也是敲一棍子给颗红枣,并没有刻意的压价,甚至多给了一成的银子,还封了几个大商户为皇商。如此一来,那些心存怨怼的商户也不好闹得太过,雷声大雨点小的就收了场,并未引起任何的动乱。

粮食有了,剩下的便是挑选合适的人选去往灾区赈灾了。不少的大臣都毛遂自荐,但建武帝却一直留中不发。直到有人提起,该让大皇子和二皇子出去历练一番,建武帝才有所松动。不过,究竟是让大皇子去还是二皇子去,朝堂上又是一阵唇枪舌战。

“微臣觉得,还是大皇子更合适。大皇子做事沉稳,素有贤名,又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必定能够代替皇上安抚灾民,安定人心。至于二皇子,素来身子羸弱,怕是受不了颠簸劳累之苦。”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支持二皇子的则不满的跳出来,极力的拥护二皇子。

“二皇子殿下亦是皇上的龙子,这两年身子已经大好,怎么就不能替皇上分忧了?”

一时之间,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建武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呵斥了几句,才让他们安静下来。“行了,都别争了。此次赈灾非同小可,听说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暴民。二皇子身子羸弱,的确不适合长途奔波,便由大皇子前往。另外,宣武将军一道同去,保护大皇子的安危。”

建武帝在朝堂上向来说一不二,金口玉言,不容许任何人反驳。事情既已定,臣子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只得乖乖的退下。

勤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