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你想的法子有用!”解决了赈灾物资之后,建武帝开怀不已,特地将宋霖宣进宫来说话。
宋霖面色如旧,绷着一张脸如实的答道:“这法子也不是微臣想的。”
“哦?”建武帝对此感到很是诧异。
宋霖也没有瞒着,便将叶欢说的那番话重复了一遍。“是臣的内子无意中说了一句,微臣才想到让文武百官捐银子的主意。可这银子却又不能强制征收,得自个儿拿出来才行。于是内子便让微臣起个头,咱侯府带个头。微臣自知没那个分量,却没想到安国公竟愿做那出头鸟,倒是省了微臣不少的事。”
建武帝听完,不由得爽朗大笑。“不愧是侯夫人,这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管用。”
“皇上过誉了,她不过是有着一颗善心,想替灾区的百姓做点儿事罢了。”宋霖谦虚的说道。
“她有这份心,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建武帝显然心情不错,话也渐渐地多了起来。“对了,你又是怎么想到让大皇子去赈灾的呢?”
“微臣早年也在乡下过过苦日子,每每遇到灾年,都只能靠吃野物为生。朝廷每年拨下来的银子和米粮,微臣却是半点儿都没见过,所以......”宋霖回忆起往事,忍不住唏嘘。
建武帝没料到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敢横征暴敛,不把朝廷的法纪放在眼里,脸色不由得一沉。“下边儿的官员竟是如此行事的?”
“水至清则无鱼,端看贪污多少。”宋霖说道。“这些粮食经过一级一级的发放下去,到百姓手里,都所剩无几。除非,让钦差亲自押送粮食到各州府和乡县,将粮食送到百姓的手中,方能让百姓真正的感受到朝廷的恩惠,对皇上感激涕零。所以,臣才会说让大皇子前往灾区再合适不过。朝中各大势力盘根错节,官员们大多沾亲带故,自然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若是随便派个官员下去,怕是很难放得开手脚。”
朝中几次变故,损兵折将的,根本就没多少人可以用。除了大皇子,朝中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故而宋霖才给建武帝出了主意,让人将大皇子拱了出来。
建武帝沉默了许久,才叹着气说道:“大皇子已经十五了,的确是该学着经历一些事了。”
建武帝虽然宠爱三皇子,可三皇子毕竟年幼,如今能够帮他分忧也就只有大皇子了。至于二皇子,根本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提也罢。
“皇上英明。”宋霖抱拳道。
建武帝摆了摆手,没再提起这个话题。
*
大皇子得了差事,让不少人都开始猜测起皇帝的心思来。莫非,这是皇上释放出来的信号?是想培养大皇子做接班人?有这种猜测的,不在少数。毕竟,大皇子占了个长字,被立为太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不仅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这样猜想,就连宫里的嫔妃们也有意无意的向淑妃娘娘示好。
淑妃乍然听到这个消息,可是被吓了一跳。她知道建武帝并不看重大皇子,生怕日后的皇帝会亏待了她们母子,故而她私下与齐王结盟,答应做她的内应,等将来齐王登基,她儿子至少还能封个亲王,而她也可以随儿子去往封地。那个时候,王府里只有她最大,再无人压在她头上,想想就美滋滋的。可如今,皇帝突然重视起大皇子来,甚至有可能立大皇子为太子,这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也让她心乱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