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
时小夏一边摇头,一边叹息。
“应该会很疼吧,缺德!”说着,忍不住笑了。
“啊姐,你幸灾乐祸?”时小秋也笑了,接着,时小冬和杨十六也笑了,林子里,几人的笑声格外清脆。
回了家,时小夏和时小秋负责做饭,杨十六被赶去看书,时小冬则负责把香椿分开。
一部分,给大旺送去,一部分,给姐夫送去。
剩下的,便留在家里。
留着的那部分一时半会吃不完,村子里的处理办法都是洗干净了,放在簸箕里,或者挂在架子上晾着,晾干的数量会少很多,不过味道却不变。
而且可以存放好久,就算是过了香桩头的日子,也还能吃到。
这东西不管饱,就是解馋的。
算是清淡日子里的一道好滋味的菜。
厨房里慢慢的冒出了炊烟,整个屋子暖暖的,时小夏准备炒一两菜,再煮点汤,四个人也够迟了。
今晚主打菜当然是香桩头了。
“啊姐,去年我闻着厨房里香桩头的味就想吃了,今天终于吃到了。”时小秋笑的眉眼弯弯。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不过过去那些苦日子可不能忘。
那个词叫什么来着,对了,忆苦思甜。
“今年,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对了,你去盛碗面粉过来,再拿四个鸡蛋。”
“好。”
鸡蛋和面粉准备齐活了,时小夏打散了鸡蛋,把香桩头细细切碎,放在鸡蛋里,加了些盐巴,加了些香粉,均匀的搅拌。
这是一道很尝见的菜,不过这道菜费油,还费鸡蛋,一般人家哪里舍得放这么多鸡蛋,也舍不得放那么多油。
所以,村子里尝见的吃法是把鸡蛋打散了,加温水,再加香桩头碎,有些人家还会挖一勺子猪油搅拌进去,就这样上锅蒸。
虽然这样也好吃,不过香桩头的香气就少了点,要想让香桩头的香气全部激发出来,少不要要油炸。
锅里面的油很快便热了,时小夏把手伸过去,她已经感觉到热气。
这才慢慢把鸡蛋糊糊倒进去。
“刺喇”一声,鸡蛋液很快冒泡,鸡蛋的清香,还有香桩头特殊的香气一并激发出来,别提多美了。
“啊姐,可真香。”时小秋感叹道,她感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时小夏翻了个面,夹了边缘上一点已经熟了的,吹了吹,喂过去,“快尝尝。”
“好吃,鸡蛋很软,带着香桩头的香气,啊姐,真好吃。”
时小夏笑着,有的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和家人吃一顿饭。
很快,香桩头鸡蛋饼都煎好了,圆圆的小饼,更有八个,摆在炤台上,金晃晃的一盘,看着便诱人。
接着,她又用香桩头裹了些面粉,直接下油锅炸。
裹面粉是因为香桩头上有水,直接放进去容易溅出来,另外,又炒了一道小炒肉,煮了一份白菜汤,凉拌了一道小菜。
一家人心满意足的吃饭,吃完的时候,每个人肚子都是鼓鼓当当的。
利索的收拾好了碗筷,时小冬去给大旺送香桩头,时小秋去吴秋意家,早上才收到消息,之前小夏让她帮着做的几件睡衣已经好了。
杨十六回了屋子看书。
时小夏暖了暖手,准备回屋子,却看见杨十六屋子里的灯没那么亮。
如今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这个亮度,根本看不清书本上的字。
时小夏拿了几盏灯,进去的时候,杨十六正在抓耳挠腮,似遇见了难题。
“小夏姐,你怎么来了?”
“你看你,和你说多少次了,眼睛是很重要的,晚上看出多点几盏灯,可别把眼睛给熬坏了。”时小夏边说便帮他又点了几盏。
杨十六不还意思的笑了,“吃了饭上来就没想起,然后今天舅舅布置了一个课外题,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就给忘了。”
“我看看。”时小夏接过他本子。
她快速看了一眼,却是鸡鸭同笼的数学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题她小学的时候就做过了,属于小学奥数,那时候算法也不算难,用的是假设法。
不过她按照现代的思维,十六一定听不懂。
“你可知这道算数题出自哪里?”
杨十六摇摇头,不好意思的笑了。
“出自《孙子算经》,这道题是一道很有趣的算术题,孙子自己的算法是这样,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除下四,上五除下七。下有一除上三,下有二除上五,你看,可是这么个理?”
杨十六听了时小夏的讲解,又回过头重新看了一遍题目,果然如此。
他眼前一亮,“小夏姐,往后我遇见困难就可以问你了。”
“其实我也不是全会,这道题就是遇上了而已,这样,以后你看书,要是有不会的,便标记,等你放了学,问舅舅,或者让你少轩哥教你。”
杨十六一一记在欣赏。
他能有读书的机会,根本做梦都不敢想,自然珍惜。
“对了,小夏姐,我送你一样礼物。”杨十六神神秘秘的,起身,准备要拿礼物,却见她盯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