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谁活该我就骂谁(1 / 2)

“睡吧,就一两银子的事,值得大晚上的折腾。”时招子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

他心里也猜到了一些,往后好好把银子放着,把门锁着,也就没事了。

丢了就丢了,算起来,也不是外人拿的,他不想因为这件事闹的不愉快。

时家如今需要的是平静的日子。

可周桂花心里不舒坦呐。

整整一两银子啊!

现在赚点银子难,她一个妇道人家,上哪儿去倒腾一两银子出来.

就算是一个铜板,她也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这倒好,一两银子没了。

她心里,疼的拔凉拔凉的。

“我说招子,你咋不心疼银子呢?你看在有几个月,小棋也该生了,孩子一生下来,什么都要银子,做衣裳的布料,阵线,还有吃的,喝的,小棋补身体的,样样都不能缺。”

“山上不是有柳条吗?这样,等柳条都长出来了,你和小琴早上去砍一些回来,我在家编筐,好歹也能卖点银子,贴补家用,总归也是一笔收入,省着点,够用了。”

周桂花眼泪一下子下来了,“一个筐能赚多少银子,一个铜板?现在丢了一两银子,你倒大方,就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赚,什么时候才能存够一两银子?”

日日都说省着点,她哪里不省了。

“你说,我要照顾你,现在又要照顾爹,你们倒好,都大方,合着就我小气对不对?一两银子够家里使好久,这饭都快吃不上了,你们倒是硬气,就我小气。”

硬气是她们这里的土话,大方的意思。

“老二家的,你出来一下。”

时刚的声音响起,周桂花一愣,抹了一把眼泪,掀了帘子出去,“爹,你咋还没睡?”

时刚连上有几分无奈,这个家,说到底,就是缺银子啊。

“给,这是二两银子,你拿着,贴补一下家用,另外招子说的,编筐一事,就干吧,招子干不了重活,在家编编筐,给贴补一下家用,到时候找到了好的生计,又再做。”

周桂花接过二两银子,心中却满是诧异。

爹可从来不会给这么多银子,难道是为了补偿那一两银子?

管他呢。

不要白不要。

“早些睡吧,今天我听你周叔说,香桩头也长出来了,小棋怀着孩子,就在家做饭,明田,小琴,你,还有我,我们一起去,摘些香桩头,这东西好吃,要是能多摘点,还可以上镇子上卖,那些个富贵人家,就好这一口。”

“好。”周桂花应下。

第二日,时小夏店只开了半天,便关门了。

这几日,学堂也会适当的调整上学时间,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一边帮着家里头干活,一边上学堂的。

杨十六早上上完,便放学了。

几人一商量,便打算去采摘香桩头。

原本几乎是晚上去的,不过晚上光线不好,就去了。

时小夏的本意,香桩头就那么一季,过了就没有了,可以的话多摘一些。

几人挎着篮子便上了山。

这几日,陆陆续续上山采摘香桩头的人不少,她们上山的时候也遇见了。

“小夏姐,做个人我们去看过了,那边山上的香桩树很多,我们就去那边吧。”杨十六指着不远处的山头。

香桩树不是谁种的,所以也不属于个人,谁先看见,就是谁的,这种事,论的就是谁摘的快。

几人去了山头,因着有点远,几乎没什么人,而且还有点多。

不过香桩头可不好采,香桩树细细高高的,根本爬不上去,伸手也够不到,一般都是拿竹竿摘下来的。

一根长竹子,头的那部分劈开,缝隙部分能够卡在香桩头上,一扭,香桩头就下来了。

她们几个准备的充分,拿了三根竹竿。

时小夏,时小秋,还要杨十六负责摘,时小秋负责捡。

摘的过程快不了,要是弄不好,会把香桩头弄坏了,这东西可嫩着呢。

不过摘了大半个时辰,也摘了满满两筐了。

时小冬抓了一枝,嫩嫩的,还散发着特有的香气,她都馋了。

“啊姐,我们今晚回去就吃好不好?”时小冬举着一把香桩头,问道。

“好,回去给你们做,小秋十六,我们多摘一些,大旺在铁匠铺子里,没有时间摘,到时候让小冬给他送去一些。”

“小夏姐,你也要给少轩哥送一些。”杨十六嘻嘻的笑着。

时小夏点点头,是要送的,也算是一份心意,“十六,到时候你跟着我一起去,少轩家里可有好多好书,让他借你看看,你好好学学。”

她这么一说,杨十六才想起来今日学堂上,舅舅让他们看的书。

他去了镇子上的书店,没买到,“小夏姐,我正想和你说,要和少轩哥姐本书呢。”

“那好,明日你和我一起送去。”

几人说话间,又摘了一筐。

这边的几棵树被摘的差不多了,几人挪了个地方,又摘了会儿,差不多四个筐,满满当当的装上了。

这一茬摘了,很快又长第二茬,几人商量着,就这样回去,路上要是有的话,顺便在篮子里摘一些,没有就直接过去,等有空了,再来摘。

下山的路上,几人没走来的路,他们遇见几颗,又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