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荇一头雾水:“娘,这事不是商量好的吗?”
宝儿实在是太胖,水荇真担心宝儿哪天一口气喘不上来就这么过去了。
“胖点好,”李三花嘟嘟囔囔小声说,“穷得揭不开锅的人才瘦,宝儿胖点,人家就知道咱有钱,不敢随便欺负宝儿。”
水荇被这个理由惊到了。
她婆婆平常很好说话,答应她的事情从不反悔,怎么偏偏在这件事上出尔反尔?
难道是听别人说了闲话?
水荇就朝灶房门口的二大娘几个人看了一眼。
“看她们干啥?”李三花压低声音,好似生怕叫外人听见,“这事别往外声张,回头宝儿再胖回来,别人问你,你就说你管不住宝儿的嘴。”
水荇不想和李三花吵,就先答应下来。
她手脚麻利地做了一盘椒麻豆腐,往外盛豆腐的时候听见烧火的麦芽嘀嘀咕咕,就戳了麦芽一下:“说什么呢?”
“在说老安人小气。”
麦芽说完赶紧往外看了一眼,见李三花没听见,才小声告诉水荇:“大娘子,你没觉得相公瘦下来,就跟老安人不大像了吗?老安人准是因为这个才不高兴,不让相公变瘦。”
“净胡说,”水荇敲一下麦芽的头,“少添点柴,仔细把锅给烧干了。”
水荇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把麦芽的话给记上了。
等宝儿抱着一摞劈好的柴进屋,她踮起脚来给宝儿擦汗,特地打量宝儿几眼,这一看,还真觉察出点不一样。
瘦了一点的宝儿显得比从前更有精神,眉眼也沾染上几分英气。
从前两母子站在一处,不用看脸,光是看体型,就知道是一家人。
如今再看,就发现宝儿的眉眼没一处像李三花。
水荇忍不住哑然失笑。
她这个婆婆果真小气,宝儿瘦了不像她,她也要生闷气。
回头要好好劝劝李三花才是。
忙活一下午,水荇做了八个热菜、四个凉菜和两道汤,都是些村里人没吃过的菜色,把二大娘春兰婶等人都惊了一跳。
六太婆倒是很镇定:“这个翡翠虾仁我吃过呢,前年在明州府,我那个小孙子给我做寿,请的厨子做的菜里头,就有这道翡翠虾仁,看着和水荇做得差不多。”
二大娘笑道:“那六婆一会儿就多吃点,看看水荇做的这道翡翠虾仁,味道能不能比得过明州府的厨子。”
“肯定比明州府的好吃!”春兰婶道,“不说别的,就说这虾仁吧,咱们这河虾可是才从河里捞上来的,那明州府的虾能有咱们这个新鲜?”
家里虽然有肉有酒,但新鲜菜不多,方才水荇特地和麦芽坐着老刘的车去山前村的集市上买回来新鲜河虾、河鱼、老母鸡等,才整治出一桌像样的菜来。
酒菜齐备,麦穗刚好赶着牛车回来,出人意料的是,她不仅将里长请来,还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刘学才刘捕头,一个竟然是杜万里。
“杜公子?你怎么来了?”
杜万里轻摇折扇,一双风流桃花眼在水荇小巧耳垂上的坠子上扫过,嘴角不由自主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