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上)(2 / 2)

再嫁大理寺卿 加减分 1371 字 2个月前

道理不难想明白,陆昭心中亦有衡量。甚至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一直以来对陆离的成见与不平。革职一事,本不是陆离的过错,使臣案哪怕不是大理寺去查,也会有其它衙门主理。他其实昨夜已暗自后悔,是妄自尊大、耽于私怨障了他的目,他实在太冲动,也太高估自己了。

思及此,陆昭移目看向陆离。

提了一万个心眼子防他,没成想还是被他言辞蛊惑。

……

默了片刻,只问道,“你想要知道甚么?直说罢。”

陆离道,“当日你为何在紫微宫说,‘如是人为纵火,只可能是吐蕃内部之人所为’?”

陆昭一呆,顿了顿,扬起下颌,“我虽如此说过,但就目前来看,尚也不能断言。”

果然陆昭是有所发现的,此刻知道说话需要稳妥,当日在殿上心思被狗啃了。陆离微微垂了眉头,静静地等他说下去。

陆昭低道,“我的发现片面,本是不敢臆断的。还没来得及查出些甚么证据来,只能供你参详……”

“说重点!”

陆昭怔了一瞬,一时忘了犟嘴,只道,“就目前的情况来推测,使臣馆是有人故意纵火!”

微微皱了眉头,续道,“首先,起火并非是吐蕃使团求救,而是沿街早起的商贩来报案。待到禁卫军赶到时,才发现起火点是在使臣馆。但偏偏救人之时,又发现主馆的门是从内反锁的。这两处便是古怪之一了。为何火情发生之时,吐蕃使团无人求救,还要把门反锁起来?”

“二,使臣馆失火非同小可,我带禁卫军赶到现场的第一要件自然是救人。也是兄弟们办事不力,接连找了周遭几处水井都发现水源被各种原因封了。也还是后来解了封,再从百姓家中取水才解了无水之困。这就更古怪之二了。莫非是有人想故意拖延救火的时间?”

灯烛之下,陆离听了眉头微蹙,面容愈发严肃冷峻。

右手手指在桌上敲了数下,“你可仔细想想,还有甚么漏掉的没有?”

陆昭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件小事,也不知算不算异常……我初到火场之时,发现那火烧得极旺,颜色隐隐泛着蓝光,那烟仿佛也比别处更黑些,还有隐隐一股刺鼻异味。不知是否有人刻意加了助燃之物?”

陆离闭了闭眼,蓦地站起,转身叫在后记供的杨金将供纸拿来,使陆昭画押。

又拨了数名侍卫、衙役、仵作给杨金,分头去找吐蕃使臣团的人详细问话,将敛回的尸首加紧检验,并将问话内容与验尸结果一一对应,单这一件差事就让杨金忙活了整整五日。

所有人的身份已尽数核实,确是吐蕃使团。但奇怪的是,不少死者眼睛都是睁开的,而口里的烟灰是干的。但真正被烧死的人多半是被烟熏死的,不可能睁眼,口里的烟灰除非是死后有人故意放入,不然也不可能是干的。这两条证据,加上陆昭的证词,足以证明使馆里的人是被迷倒了以后才被烧死的。

陆离虽仍不明那人为何一定要杀小国主,也还看不出这里面是何人做的设计。但证据明显,基本能确定是人为纵火。且策划犯案之人,手法狠辣老道。

这结果让朝中上下颇为头痛,在真凶未抓到的形势下,若将此定论直接通告吐蕃,对方借机咬定是大晋派人纵火,后患无穷。

这日散朝后,皇子与重臣们依旧受宣到紫微宫商议使臣馆失火一案,最后在陆离的提议下,天后决定因小国主仍未转醒,将此勘验结果暂缓通报吐蕃,待寻出真凶后再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