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下)(1 / 2)

再嫁大理寺卿 加减分 1440 字 2个月前

裴氏乃河东世家,起源于闻喜,与解州的柳氏、汾阴的薛氏、安邑的卫氏并称河东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自前朝勃发鼎盛,一直延及今朝屹立不倒,尤以裴氏为首。只因裴氏数百年出过五十九位宰相指点社稷,也出过五十九位将军激扬国威,虽也有在争权中流血牺牲的,但家族枝叶深广,从未曾伤其根本。

裴康来自裴氏一支,其祖父裴茂做过河东太守。裴康出生不久,父亲母亲相继去世,是祖父一人将其带大。裴茂征战南北,一生守护大晋。故而裴康身受“忠心事国,崇德尚道,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家训长大,自小立志要建功立业,当一位名垂青史的大英雄,还立誓要将吐蕃大军击退东境之外,彻底守住大晋的太平。

陆离颔首笑道,“读书时曾听说过令祖的名号。”

裴康低声一笑,“少时顽劣,又年轻气盛,没少忤逆挨祖父的刺鞭,也没少让族里帮着善后。直至落难,是谁也信不得了,方知祖父当年的教诲,当真是字字非虚。”

陆离看他一眼,自己明白道理之时也是迟了。幼时何尝不是任性妄为,父亲还常夸他慧极,最像他,可后来父亲突然走了,甚至来不及跟他道别。

他敛了眸,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见的难过。

少顷,看向裴康,重新续起方才的话头,道,“望裴兄弟莫怪,在下其实并非什么商人,而是大理寺的人,姓陆,今到此是为了追查河东案而来。”

这话一出,裴康愣住了。

过了一会儿,裴康恭敬得拱了拱手,道,“原来竟是大理寺的大人。”

他稍稍一顿,看着陆离,“陆大人莫怪,在下不怎么识得六部中人,要说大理寺陆姓的,在下只知道大理寺卿陆大人一位,敢问阁下是在大理寺哪处任职?”

陆离道,“正是大理寺卿陆离。”

裴康安静了片刻,径自从**站起身来,深深吸了一口气,蓦地要朝陆离跪下。

陆离眉一蹙,在他膝落地前先将他扶起,“这是做什么?你伤势未愈,不必行此大礼。”

“原来竟是陆大人,久仰。”裴康望着陆离,郑重道,“行礼就该行全套,何况裴某眼下只是海捕文书上的重犯。”

他退后一步,执意屈膝跪下,“裴某的请求之意重,乃是把身家命都托付在了大人身上,望大人万万领受。”

他说着,双手呈上了供状,“裴某不辩忠奸,纵容未婚妻与敌人互通消息,眼下被奸人栽赃加害,亦累家族处境艰难,不得不手书一封供状上访,还请大人为我洗冤。”

“眼下将它交给大人,裴某还有一个请求,请大人问明河东案的真相,还百姓一个公道!”

“反之,如果裴某真有罪,也任由大人惩处。”

陆离将状书展开,果见上头署名“裴康”二字,已然画押。

细读了一遍,竟越看越心惊,供状之上,郭备动用官府势力私吞粮饷经营黑市,上至闻喜,下至解州,统共有四十七地之多。

陆离将状书收好,沉声道,“本官确为查案而来,但你供状上所述之案情非同小可,且有些复杂。如今你乃案情关键证人,本官此刻问你的前后因果,你须将所见所闻实话道来,随后还要将你再带回大理寺查问。”

“一切还待大理寺审明原委,核过证据,方能承禀天家。日后如何处置,我大理寺自会秉公办理。”

“裴康,你可听清楚了?”

裴康点了点头,再次大拜而下,“不论要大人问什么,我定会知无不言,案情处置一律全凭大人做主。”

陆离微一颔首,指着一旁的椅凳,“起来说话,快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