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容后可再议(1 / 2)

昭心劫 凌珊阑 1771 字 2个月前

面对朝臣,夏裴显得有几分难言之色,看向手中的纸条,更是愁眉苦脸的。

正当陆昭漪在永寿宫陪同太后之际,她吩咐大长秋影灵回到太极殿,将她的看法与策略转告于夏裴。

此刻,他手中拿着,便是陆昭漪亲手所写。

太极殿内,是一位青年将军,玉面如冠,气宇轩昂,身穿银白盔甲,腰佩利剑,英姿飒爽。而在朝臣们的眼中,这样一个天纵英才般的将军,站在大殿之内,显得那是格外的耀眼。

此时,这位年轻的将军,站在那里,目光却盯着夏裴手中的纸张,眉头越皱越紧。

“陛下,不知皇后殿下是如何解释的?”

夏裴微张开嘴,来来回回的欲言又止,倒是让朝臣们不知所措,这皇上,到底在干嘛?

“哎呀!陛下,有什么说不出口的?”那青年将军终究按捺不住,似乎是急了,“臣不过要找皇后要回臣的妻儿,有什么难处的?”

“更何况,臣问过影风,一大早臣的妻儿就被韦都尉与雍州卫送进宫里。若陛下不能让臣与妻儿相见,臣就闯入中宫了。”

大殿之内,顿时响起低声的议论之音,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反观夏裴坐在御上,没有一点恼怒的模样,却一脸赔笑,“赵将军!赵临兄弟……”

“早些年你是朕的门下客,而眼下,你又与朕襟袂相连……这尊夫人,是皇后族姊,先前你远在边境,那皇后当然要替赵临你照顾你一家妻小……”

说到这里,青年将军才眉头微展,略有缓和。

此人,却是常年驻守幽州诸郡的赵临,陆家六娘陆昭婳的夫君。

话音刚落,来到大殿后不久的夏笙,这才上前来,对赵临躬了躬身,施礼道:“赵将军此次回京,招呼也没打,倒是让诸位朝臣们都不知所措。安国侯都差点要调兵保卫皇宫了。”

说到这里,他眼角似乎闪过一抹精光,“但赵将军,只领了十骑回京,可是因为边关出了何事?”

听闻此话,赵临顿时露出恍然之色,看向夏笙,随即眸中略有一抹狡黠,神色异常的,让人看得直难受。

“即便边关有什么事,也是臣禀明陛下的,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夏笙一愣,被呛得哑口无言。

他一个毫无实权的藩王,确实与他无关。

“三弟,”夏裴及时叫了声,“方才,既然都是误会,虚惊一场,赵将军不曾有叛变的想法,那么你便先退下吧!”

听此,他不甘心地退到了一边。

赵临目送他退回到朝臣队列里,转而看向夏裴,恭敬地说:“启禀陛下,臣此次回京,却是与同在边关的左将军一起商议后的结果。”

“东宁、胡宛,如今已经加入鲜卑慕容部,臣与左将军已获知谍报,慕容部正准备集结大军进攻代郡,臣受左将军之所托,回京告知陛下,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而得知此事之后,夏裴的眸子,深邃如海,看着大殿中央的赵临,不禁叹息。

“鲜卑慕容部?”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手中,那张由陆昭漪让人递给自己的纸上,写着:临有功于大渊,陛下复善待之,慕容南侵可容;先使见妾姊、吾甥也。

看完之后,夏裴的心中一动。

不得不让他佩服,飘雪楼的谍网真乃神通,能提前知晓北方边境的情报,这对他今后治理朝政大有益处。

思虑再三之下,他打算就先依陆昭漪的意思,慕容部南下一事,就先容后再议。

可赵临确实是个暴脾气,连番催促着皇帝早点决断,以免令边关将士难逃厄运,造成边关百姓涂炭的险境。

夏裴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赵临,“你立下军功,朕必定重赏。至于你的妻儿,朕自会安排妥当,让你们一家相见。”

“可是陛下!”

不等赵临继续说下去,夏裴的声音突然拔高,“赵将军且安心,朕不会允许任何一个边疆的百姓遭遇战乱之祸,所以,朕会酌情考虑,不会让你白跑一趟。”

赵临见状,也知自己失态了,只好同意,便由李德引领,先入西阁殿稍坐休整。

随后不久,昭阳殿专门差了人,将今日早前时刻,带入皇宫的陆夫人母子,同样也带到了西阁殿,让他们团聚。

……

午后,暑天的烈日灼烧着整个大地,皇宫中的每个人都像是蒸笼中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

陪同在太后身边近半日之久,等待烈日西下,几近落日之时,才辞别了太后,走出了永寿宫,一路返回至昭阳殿。

至于崔青蕾,在午膳后,就被寒王府的人给接走了。

影卫之中的女子,大多被换到了中宫,用着自己人,这才让她有些心安。

回到昭阳殿时,便见两个女子坐在殿中彼此吐露着心思,而这两人,正是阮三娘与阿沅。

“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