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只见董陶陶甩出皮鞭,李农举枪迎击,但董陶陶倏地收回皮鞭。在李农讶异之时,董陶陶弯腰向后,猛地自下而上甩出皮鞭,皮鞭照着李农的下巴奔去。李农慌忙躲闪,还是被皮鞭的枪锋在下巴上削去了一片皮肉,鲜血直流。
李农恼怒,举枪向董陶陶劈去。
董陶陶面色一冷,飞出皮鞭,卡在垛口上,虚晃一招,身子随皮鞭向旁飘去。随即,黑暗中一点光亮,李农心道不好,急忙躲闪,但还是晚了。后心处一阵刺痛,瞬间,连带着整个左肩都是麻的。
李农险些倒地,忙用枪撑了身子。李农皱紧眉头,脸色更显冰冷,若再纠缠下去,赵军讨不到任何好处。他大喊一声“撤”,随即飞奔下城墙,刚好落到一高头大马上,一骑绝尘而去。
董陶陶率领晋兵直将溃散的赵兵赶出了义阳城,又将俘虏的赵兵押上城墙,剜了眼睛,割了脑袋,将那身体并头颅倒挂在城墙上。义阳城民众听说石赵兵撤退,都赶至城墙处看董陶陶处置俘虏。
此时的董陶陶俨然是义阳郡守,接受着百姓的顶礼膜拜,并承诺:自己在,义阳城就在。如此,百姓更是视她为救命恩人,连连冲她磕头。董陶陶仰起头,月光和着灯光打在她脸上,那骄傲的神情中带着丝丝和软可爱。
多日后,董陶陶一身红衣出现在布衣盟济生殿上,滴溜溜的转着眼睛,打量殿内坐着的各门各派的绿林豪杰并院中的各地流民。
自董陶陶死守义阳的消息在江湖传开后,北境流民竟成群结队的入义阳投靠董陶陶。一时间,董陶陶在北境流民中的威望竟比晋廷镇边大将的还高。此种行径,引得晋廷中的官员诸多不满,频频向义阳新郡守孙念远施压,让他打压布衣盟,打压董陶陶。
那孙念远是个高傲的读书人,不识人间疾苦,只一心都在圣贤书上。虽看不上董陶陶如此草莽行为,倒也不听朝廷官员的号令。上任的第二日便孤身前往布衣山庄游说董陶陶。话不中听,董陶陶即刻命人将其绑了,扔到柴房。
“我董陶陶出身邪门歪道,少时,顽劣不堪,得罪过诸位,还请诸位不要见怪。”闻言,绿林豪杰连连摆手。
董陶陶起身,端起酒碗,先干为敬,“但此后,我西南妖女董陶陶想做件大事。”环顾四周,见众人面上满是期待之情。董陶陶邪魅一笑,看一眼院中流民,转身面向众人,“此地往北,便是羯胡、匈奴。胡人,抢我良田,夺我城池,杀我兄弟,辱我姊妹,此仇不共戴天。”董陶陶再次看向众人,众人皆沉默着。
不可否认,逍遥盟已然覆灭,所剩盟众不过数十人,再成不了气候。而布衣盟,鼎盛时期也不过千人,多是布衣文人,晋廷哪天看不顺眼,挥挥手便能将布衣山庄夷为平地。所以,董陶陶必须带着这些人另寻出路。
这些天,董陶陶认真思索了周昌若此前的建议,又屡屡派出慕青打听冉良将军的下落,但,皆一无所获。昨晚,她命人为陈午将军、冉隆将军以及祖父梅复立了牌位,祭奠完三位先人,当即决定成立乞活军,遂,宴请各路绿林豪杰,一来宣告消息,二来也是拉拢人入乞活军。
“你我都是粗人,出身江湖,不懂其他,只懂有仇必报。大家有所不知,我的母亲,在我三岁时被胡人虐杀。阿父思念母亲,虚度一生。而我,每每念及此,总是噩梦不断,汗湿衣被,夜不能寐……”
作为北境人,有谁的亲人、朋友没有惨遭胡人杀害?众人许是想起了伤心往事,不由得伤涌心头,院中的流民皆偷偷抹着眼泪。
有个心急的,忽的站起来,喊着,“盟主,你只说你打算如何?要让我等做何?我等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董陶陶微微一笑,端起酒杯,与大家同饮一碗酒,方接着说,“不瞒诸位,我的外祖梅复曾是乞活军陈午麾下冉隆将军的得力干将。”眸中满是得意。众人闻言,忙着交头接耳述说当年之事,再看向董陶陶时,满面崇敬。
“董陶陶不才,无半分长处,愿效仿先人,再举义旗,赶走胡狗,为我亲人报仇……”
瞬间,整个大殿沸腾了,整个布衣盟沸腾了。仿佛众人等这句话,等了太久。
义阳地处边境,这里的绿林豪杰哪个不是深入敌国,身经百战的,哪个不是为救流民遍体鳞伤的,哪个不是为国土被践踏而痛哭流泪过的?但,从前总苦于没一个能将大家团结在一起的人,如今,来了个天仙一般的女子,要团结起大家立誓赶走胡狗,怎能不让人激动?!
众人纷纷举了碗,喝了酒猛地摔在地上,大喊,“追随董盟主,赶走胡狗,为亲人报仇。”随后将目光转向董陶陶,满是期待。
董陶陶拎起一旁的酒坛子,一口气将那酒喝完。众人不由的向董陶陶竖起大拇指。随后,董陶陶将酒坛子用力砸在地上,酒坛子瞬间碎成了几瓣。
“当年,北境千里疆土落入胡人之手,北境汉民徒遭杀戮,晋廷式微,南迁居安。民众向南求助无门,愤而举起武器,跟胡人拼杀,此,便是乞活军。乞活军里也许有你们的祖辈、父辈。他们为了民族血脉,将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北境之地,只盼着有一天,子孙后代能在自己的田地里自在的种庄稼,能在自己的庄园里纳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