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清醒(2 / 2)

庶女翻身成太后 青未 1689 字 2个月前

横岭山的山贼们,多年以来潜伏在横岭山和翠微山之间,与朝廷相安无事,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虞司默的羽翼和臂膀,他们代表着梁家军的军魂,支撑着虞司默一直以来为梁家军正名、为梁家军重复光荣的信念。

虞司默要给那些真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军人们一些应有的荣誉和抚恤,他不希望每一个为大宛献出过生命和血肉的将士亡魂无处安定。

辛白筠从虞司默的身上看到了悲悯与共情,以及对这人世间不公的抗诉,所以她喜欢他,喜欢他的义薄云天,也喜欢他的坚定信念,更喜欢他精于权谋、潜伏野心之中的坚定原则。

那么,这虞司默喜欢她辛白筠什么呢?

虞司默推开南风阁的大门,发现辛白筠还没回来,他对着月色发呆。

他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还有扑面而来、让人提神的夜风,凉,但不伤人。

最伤人的是不能宣之于口的情感,或是已经彼此心照不宣的情感,硬是其中一方临阵退缩,不再前进了。

他也在想,他到底喜欢她什么呢?

他喜欢的,或许是她身上那些永远在为大事考量,永远在为他人去着想的这份善良。

偏偏辛白筠这份善良,并不愚昧,不是单纯的无脑慈悲,而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悲天悯人,发自内心地渴望天下太平。

他还知道,辛白筠做的每一个决定,步步为营,深思熟虑,顾全大局,瞻前顾后,他缺的正是这样一个能为他辅政、治理天下的女人。

然而,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

正在泡茶的辛白筠似乎并不知道虞司默也在想这些。

辛白筠发人深省地知道,这份不可救药的爱,至少在大业将成以前,不可以继续沉湎下去了。

但她没有忘记,他跟她承诺,他和她说以后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办法,她相信,并且她期待,但不是现在。

过分的宠溺也好,或是这么久以来的朝夕相伴也罢,他们其实都是对方心里最神秘的爱人。无论是对方做什么,起初,彼此都是各不相知的,偏偏在某一个节点上,这种不可言说的默契到达了巅峰与极点。

他们不必多说,便可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想争取什么,想做什么,而做的这件事又能为大业而成就什么——这是他们绝无仅有的默契,所以如今身边又多了一个旁人,才会如此的觉得哽咽,堵塞,和无奈。

她记得,他总说,她是他唯一真心喜欢的女人。

辛白筠听着这话好听,但她不尽然地信。

从祈隆庙之事起,辛白筠就知道,虞司默一定是爱过盼夏的。

他一定是爱过盼夏的。

那年少最单纯的岁月里,没有任何利益的争端。

盼夏就是他的青梅竹马。

沈盼夏为了他葬身火海,为了他忍辱负重,为了他嫁给大自己整整二十五岁的先帝。

辛白筠也想过,沈盼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或许为的也是虞司默心中的大义吧。

只是盼夏这个女人出自深闺,没有父亲沈丞相那般高瞻远瞩的见识,因为她不向往这些,她的眼里只有虞司默,她对虞司默而言,是一个单纯、简朴的一个大家闺秀,是这样一个合格的王妃之选。

但她的眼里有虞司默,不,不对,是说错了,是只有虞司默。

所以沈盼夏会做出这样大义凛然的举动。

虽然不聪明的盼夏选择的最终,是个悲剧,但那辛白筠即便再聪慧,她也始终不敢确定,自己会否有一天也变成盼夏这般的悲剧。

她不想死,哪怕她只是看着他,远远的望着他呢?她也想看见他手揽河山,做一个清明合格的君王。

辛白筠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当好沈盼夏这个太后,百年之后,沈太后终有归去的一天。

她想过自己或许可能到垂垂老矣、耄耋之年,才能以一个新的身份——或许可能只是宫里的老嬷嬷,一个平凡的、单纯的身份,陪伴在虞司默的身边。

她看着他也便够了,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谁让虞司默一开始看中的,便是她的才能和这副皮囊呢?

她清醒,她在那一个他给她颈后画蝴蝶的深夜突然就清醒过来了。

她开始流泪……温热的泪,反而会让人的脸僵硬、发麻,肌肉酸痛、抽搐、胀红。

但这些都只是为了让她清醒,她也终于清醒了。

辛白筠看着一阵风吹熄了身边的烛火。

她才回了回神,不愿意不想了。

她泡好了茶,用绣帕遮着自己手上被沸水烫出的水泡。

她端着井栏壶和瓷盖碗,端着热乎乎的普洱茶,慢些、再慢些地往南风阁走去。

“怎么了,魂不守舍的。”虞司默正走着去迎着她的路,撞见了一直低垂着头走路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