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1 / 2)

丑后 秦越27 1674 字 3个月前

就太子的偏瘫之症,梁进和“药王”意见不合,那几个被从门外叫进来的老太医们更是争论不休,大殿里吵吵嚷嚷的就跟街市一样,可众人里头顺帝只信任梁进一人,毕竟太子昏迷不醒时,老太医们一个个都束手无策,而那“药王”用的却是那等子阴毒的法子,唯有梁进可堪大用。

于是顺帝当堂呵斥了一声,“都闭嘴!”

转而又询问梁进道,“梁太医,你来说说,太子这偏瘫该如何治?”

梁进自知导致太子偏瘫的药方子原就是谨言昨夜悄悄同他要的,他自然能解,可他也不能那么轻易就解了,免得让人起疑。

“回禀皇上,这诊疗的药方微臣还需再仔细斟酌半日,还请皇上宽限。”

这话没有明说能治也没说不能治,顺帝虽略显失落,却也没有为难他,又看向“药王”。

“你可有什么法子?”

顺帝实在不想称呼眼前这“药王”为神医,一是没有看到他真正的实力,二来他是鹰亲王送来之人,三是他之前提出那骨血药引的法子,让顺帝委实不敢用他,可眼下又不得不集思广益,听听他的看法。

那“药王”果然是一贯的作风,他跪地告罪道,“皇上,并非草民没有治疗之法,只是草民的法子,风险极大,草民不敢用。”

“这回又是什么?”

就连顺帝也想象不出,比挖人骨血更有风险的治疗手段。

这“药王”本就是被鹰亲王威逼利诱抓来滥竽充数的一枚棋子,他不过就是个行走江湖的游医而已,哪有什么真本事,他唯一的本事就是脑子好使,善于行骗,这会子为了不被人识破,也只能说一些危言耸听无人敢尝试的法子。

只听那“药王”神色如常地回禀顺帝道,“草民这法子,需打开太子的天灵盖,方能下针医治。”

躺在**的太子闻言,吓得他愈发焦躁不安起来,口中不断地“支支吾吾”,身子更是如筛糠似的抖动得厉害。

皇后连忙上前安抚他,顺帝则是回头瞧着眼歪嘴斜口水稀稀拉拉地往下流淌的太子,一言难尽,太子虽是醒过来了,却是这副德性,这样一副“尊容”,如何还能胜任储君,就连说他是皇子,都会让天家丢脸。

但到底,顺帝身为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健健康康活着,他仔细想了想,便看向了梁进,若是梁进有更好的办法,那便不必让太子冒险。

感受到顺帝投来的期许目光,梁进心虚得很,这是他头一回得到顺帝如此的青睐,虽然自己使诈,但初衷是好的,太子自然要治,只不过多让他吃些苦头,才能替太子妃解气。

即便梁进先前并不了解太子府里的事,可见到太子装病,皇后迫不及待要挖太子妃骨血的模样,那得是极大的深仇大恨才能那般恶毒吧?他瞧着太子妃对人恭俭温良,并没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更何况他的父亲曾与凌家有旧,而太子妃对他更有知遇之恩,他若是眼睁睁地看着她受难而不帮她,那便是知恩不报的小人。

老太医们虽然对梁进受顺帝重用而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他们既不敢得罪顺帝,也不敢耽误太子的治疗,只能眼睁睁看着梁进不慌不忙地给太子扎针,又指挥着宫人忙进忙出,甚至让老太医们给他打下手煎药,这对那些老太医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等到天黑之时,见太子的偏瘫之症稍有缓解,顺帝及皇后这才松了一口气,顺帝嫌人多口杂,扰太子清静,便将“药王”及老太医们都打发走了,太子的寝殿里就只留下了凌无双、梁进及盛勤、福宝几个伺候着,就连皇后也不情不愿地被顺帝叫回了宫。

太子府看似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唯一不平静的便是太子。

他如今恢复了神志却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只恶狠狠地盯着淡然坐在床头的凌无双,想骂她却又骂不出,一口气憋在心里,不上不下,难受的紧。

瞧着太子这副吃瘪的模样,凌无双心里畅快得很,若不是盛勤还在边上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她都要忍不住讥讽太子一句,“你也有今日,真是报应!”

梁进给太子开的药极苦,本是不必那么苦的,他偏就加了几味不打紧的苦药提味,这还是经了墨公公的提醒,反正怎么折腾太子就怎么来。

虽说他们杏林中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不该拿医术来整人害人,不过他心中自有界线,这么点折磨,跟挖腐肉相比,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为太子施针治疗期间,梁进都住在太子府中,凌无双将他安排在了听花院的客房里,这日一早她碰巧在路上撞见了同是前去太子寝殿的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