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礼在即(2 / 2)

交趾情势扑朔迷离,邺城宫中也迎来了先帝的大祭礼。

五月廿九,便是祭期。

向清欢细细地翻阅着内务府呈上来的册子,长长的护甲偶尔划过纸张,发出“嘶啦—”的声响。

内务府总管大臣赵冼恭候在下首,大气不敢喘一声。

这册子上的东西是他亲率宫人精心准备的,大到马具、冰块、仪仗及日常、祭祀用品,小到蜡烛、茶叶、纸张等,通通事无巨细,详细开列。

近月来更是多次盘点,应该不会出什么差池才是。先帝的第一次大祭礼非同小可,出一点纰漏便是要掉脑袋的。

“嗯,大祭礼所用之物品一应俱全。赵冼,你此次差事办的不错,碧玉,有赏。”

“分内之事,奴才万万不敢讨赏。”

“拿着吧,此次大祭礼若是顺利完成,本宫还有重赏。可若是因内务府办事不力出了岔子,便是本宫仁慈,皇上和太后也饶你不得。你可明白?”

“奴才明白,谢皇后娘娘赏赐,奴才一定鞠躬尽瘁,不负娘娘嘱托。”

赵冼说完,双手接过碧玉手中的金叶子,复拜了两拜,才退了出去。

“娘娘,这赵大人看着像个靠谱的,您也别太费心了。”

碧玉贴心地换了杯新鲜的杨梅汁上来,这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茶水喝多了娘娘晚上要睡不香了。

“此事干系重大,不能有半点疏忽。今儿是廿五,还有三天时间。明个儿你与赵冼一起,按照册子将库房中的物品清点一番,多了不打紧,若是有缺了短了的,立刻补上。”

“是,奴婢晓得了。只是,娘娘,先祖皇帝的陵寝都在帝都附近,先帝的东陵怎么那么远啊。这一路山高水长的,还要快去快回,您在路上怕是要吃些苦头呢。”

“又口无遮拦,你这话若是被钦天监听了去,怕是要气得他吐血三升了。”

向清欢笑着揪了下碧玉的耳垂,回忆道:“爹爹跟我提过,当年东陵选址,钦天监花了八年,共选址六处,经反复详加相看,并一一绘图呈请先帝御览,最终才定了朱华山。到了你这,还嫌东嫌西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碧玉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嘿嘿嘿,娘娘,那朱华山好在哪里呀,听着很厉害的样子。”

“本宫也没亲眼见过,只听说朱华山来龙秀丽、穴情明确,水**锁、罗城周密,乃是龙脉所在之地。最难得的是,当年钦天监刨验土色,至一丈有余,俱是纯黄嫩色,且坚而细,实乃吉壤。虽是传闻,可这关乎龙脉传承,应该不会有假。”

“那这次咱们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是真是假啦?”

向清欢好笑地叹口气:“朱华山已建成皇陵,整个山头都有重兵把手,一草一木皆不可擅动。咱先说好哈,你去翻土被逮到可千万别把本宫给供出来,本宫丢不起那人。”

碧玉不好意思的捂住脸,却听见娘娘小小声地嘀咕:“倒也不是没办法,若是皇上能带本宫去观敷土礼就好了。”

“娘娘,什么是敷土礼哇?”

“皇上驾到——”

向清欢恨铁不成钢地瞪了碧玉一眼,方迤迤然起身迎接。

碧玉懊恼地吐了吐舌头,都怪自己的大嗓门,这下可好,也不知道皇上听没听见、听见了多少。

珍珠远远地看着碧玉蔫头耷脑地从正殿出来,来不及问一句,便忙着去传膳了。

今儿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皇上竟主动提起要在永安宫用膳,这前脚刚进门,后脚李德全就催着传膳,幸好灶上早就备好了。

不多时,晚膳便在东偏殿便摆好了。

宫保野兔、奶汁鱼片、山珍蕨菜、暇油黄瓜,海棠甜白瓷汤碗里还盛着腌笃鲜,两碗晶莹的花田贡米散发着香甜的气息,点心是牛乳菱粉香糕和香酥苹果。

齐嘉知道清欢一向在吃食上很是讲究,尤其喜欢在汤汤水水上下功夫,眼光一落,李德全便知机地盛了一碗腌笃鲜。

果然,那汤看上去清清淡淡,入口却极为鲜美。笋子极鲜嫩,吸满了汤汁很是入味,应是只用了春笋的嫩尖。

腊肉的盐分融化在汁水里,恰到好处的咸鲜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烟熏味,令人欲罢不能。

齐嘉用了一碗腌笃鲜,顺手拈了两块牛乳香糕,并不如何甜,却幼滑软糯,奶香四溢。

向清欢不喜甜,宫里的点心一向少糖,却意外地合他的口味。

一顿饭下来,齐嘉吃得心满意足。

宫女太监将饭菜撤下去,帝后二人分别用雨前龙井泡制的茶汤漱了口,这才移驾西偏殿。

向清欢知道齐嘉此番必是为了大祭礼而来,便也不绕圈子,直接道:“皇上来得正好,臣妾恰有一事要禀。”

“皇后但讲无妨。”

“皇上,按照以往的规矩,妃位以上便可随行东陵。如此算来,太后、臣妾,加上丽妃德妃、两位太妃,后宫随行的女子便有六位之多。再加上伺候的宫女嬷嬷和太监,便有四十人之众。”

“要装下这许多人,还有行李,至少需要十驾马车,实在是太过累赘。臣妾便想着,此次可否特事特办,除太后外,其余人的规制都改为两人,以减轻出宫的负累,轻车简从。”

“还是皇后想得周到,只是不必了。”

齐嘉喝一口茶,补充道:“朕此次亲谒东陵,除母后与你外,其他人皆不必随行。两位太妃那儿,朕自会派人说明。”

“至于德妃,她水土不服,身子不大爽利,留在宫中将养为好。丽妃自小身子娇弱,也不适宜长途奔波。如此,便要劳烦皇后多多看顾母后了。”

小腹隐隐作痛,向清欢面上却是一派笑意,“如此,倒是臣妾庸人自扰了。皇上放心,臣妾命内务府多备了一些细软和药材,太医和医女也会随行,以备不时之需”。

碧玉恭候在一旁,十分守规矩地低着头,宽松的衣袖下,纤手却是悄悄攥紧了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