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们的马为什么这么少啊?”
“在台岛时,我们家那么多马的。”
郑敏骑着马,跟旁边同样骑着马的郑明说着话。
兄妹俩今天来马场瞧瞧,顺便骑骑马。
虽然说是马场,但这里只有二十多匹马,都是跟随郑明他们从台岛过来这里的。
婆罗洲这个热带雨林气候,不太合适马匹生存,一开始有更多马匹的,来到这里后,水土不服,得病等死了许多。
最后这二十多匹,要不是郑明穿越过来了,并且有了空间泉水来给它们喂,它们多半已经全没了。
喂过几次稀释后的空间泉水汤药,这些马匹现在已经适应这里的气候,在空间泉水的作用下,它们应该是有了新的抗体,能抵抗这里的各种病。
在婆罗洲,在南洋,马匹用来作战的机会不多,多是海战。
但对于郑家来说,马匹,耕牛,是很重要的运输能力。
轨道车建造需要时间,而且地势不平坦的地方不好用,这就需要马匹和耕牛来运输了。
耕牛现在有近三百头,但多是用来耕地,闲时就帮着运输水稻,没空闲做其他的,数量还不够的。
马匹比耕牛更好用来运输东西,尤其是上山下山的。
只是现在数量太少。
“我和你嫆姐姐说了,他们家会给我们弄一些马匹来,以后会多起来的。”郑明给李幼嫆说了马匹的事情,她答应了。
“嫂子真好!”郑敏问道:“嫂子一次要来吗?”
郑明摇头:“不会,要等明年十月了。”
“啊,这么久。我会想她的。”郑敏失落道。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1685年1月初。
“郑明,恭喜你和幼嫆订婚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不必太客气。”
李家的船队来了,这次是李彦盛,他是李彦昌的堂弟,辈分上,现在算是郑明的叔。
刚见面,免不了相互间寒暄一阵。
之后,李彦盛给郑宽,郑明他们说这次带来了哪些货物。
“这次带来了一千二百多人,其中九百多是买船票来的,剩下三百多人都是倭国女人,我们也是碰到机会才弄来的,正好你们现在女人太少,补充补充。
这些倭国女人中有几个会些汉话的,你们之后可以与她们几个沟通。”
还真是没想到,带来了三百多倭国女人。
有几个会汉话的!郑明已经在考虑如何安置这三百多倭国女人。
先把她们单独安置在一起,然后教会她们基本的汉话,然后许配给没老婆的男人。
这样能让她们以后更好的融入这里,同时郑明还有目的,就是先培养好这些倭国女人,以后以她们为桥梁,才好与后来的倭国人沟通,能省许多麻烦。
倭国男人郑家也是要的,是很好的炮灰和劳动力,当然,对于愿意真心归顺的,可以给他们郑家子民的待遇。
那九百多买船票来的,好安排,也不需要付钱,这三百多倭国女人,郑家要给钱,六千多两白银。
虽然现在郑家和李家联姻了,双方做生意都会相遇优惠,优先,但还是要给钱的。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钱的上面不能糊弄,不然以后就是天大的祸患。
除了人,李彦盛带来的货还有两千吨铁矿石,五十吨硝石,二十吨硫磺,三万匹麻布,一万匹棉布,一千吨小麦,马匹八十五匹,二十吨食盐,十吨菜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