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半成品,木制轨道车(2 / 2)

用生铁直接倒模铸造铁轨,倒是比用熟铁或者灌钢法得到的渗碳钢进行手工锻造铁轨要容易许多。

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实际需要的人力也不是郑家目前能负担的。

生铁倒模铸造铁轨的话,即使不考虑人力问题,也存在很大问题,这种生铁轨道它脆,韧性不足,容易断裂。

使用寿命只有两三年的,而且要经常更换坏掉的,成本巨大。

最后郑明选择了用木头做轨道,这里是热带雨林,木材多,好木材也多,这样成本就低。

再给木头外弄一层铁皮,减少阻力,增加使用寿命,如此大概能使用一年左右。

轨道车,主体也换成了木材的,轮轴和导向部件用铁制的。

这样的木头轨道车,虽然只有载重两吨左右,寿命一年左右,但相对用铁轨更省时省力,而且能提供比人力多得多的运输能力。

等以后铸铁技术提高了,人多了,就可以尝试生铁铁轨,甚至是钢轨。

郑明觉得木制轨道车将就着用,边用边积累经验,但在吕恭等人看来,这就是意义重大的发明了。

可以提升十多倍的运输能力,让更多人力得到释放。

“禀报公子,煤炭已经装好,轨道车随时可以出动。”

有人跑过来禀报情况。

“开始。”

随着郑明的命令下达,只见有两人在木制轨道车后面推动,木制轨道车慢慢动起来,然后变快,推着的人变成一人,也能轻松继续推着。

现在搭建的木制轨道车是试验性致的,只有数百米,矿车随着铁皮包裹的木制轨道没多久就顺利达到尽头,没有出现意外。

主要是地势平坦,若是坡度大了,上下都会很危险的。

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什么大问题,说明基本是可以的。

“效果很不错,以后可以在需要大量运输,且地势平坦的地方进行木制轨道车的铺设……这次所有人都有功劳,都有赏。将来,也有你们还会名留青史,让后人记得是你们打造出了这里的一个木制轨道车!”

得到郑明的肯定和称赞,尤其是他们可能名留青史,吕恭等人都十分激动,准备之后大干特干。

先把木制轨道车做好,以后再做生铁轨道车,最后是钢制轨道车!

郑明还记得坩埚炼钢法的大概情况,但现在没让人尝试,主要是现在人手太少,而且其他冶炼铸造经验都还不够。

必要的经验需要积累,不然拿到更好的炼钢方法,会浪费许多时间和人力。

就像是郑明还没有把氧化玻璃烧制方法拿出来一样,先让人烧制普通的玻璃积累经验,培养更多的人才,等时机成熟,再用,就会事半功倍。

木制轨道车会先使用几年,在地势平坦的地方铺设,比如露天煤矿,码头,水田田间主道等,能解放出大量的人力。

码头相对更容易,因为码头已经有水泥地,再铺设木制轨道车的话会更容易,更快。

煤矿和田间主道,需要先铺设道路,最好是先用水泥铺路,再铺设木制轨道车,但这样工程就不小了。

“先在坤甸码头和松柏港码头铺设木制轨道车,然后是条件允许的露天煤矿,金矿铜矿等,田间主道,需要先用水泥铺路……”

郑明对吕恭说道:“不用太急,一边铺设木制轨道车,一边积累经验,提高技艺。

等过几年,再尝试生铁倒模铸造的铁轨吧。”

蒸汽机要不要弄?

郑明考虑过,他只知道蒸汽机大概的构造和原理,以现在郑家的技术水平,肯定无法制造。

钢铁技术不成熟,工艺水平不够,还有就是橡胶现在也没有,虽然有些天然树胶,但效果不知道如何。

考虑后,郑明觉得还是先打好基础,积累经验,提升技术水平后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