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严党清流之争,皇权特许以武平叛(求订阅)(1 / 2)

堂堂吏部左侍郎被投入诏狱的事情,犹如一枚深水炸弹一般在大明朝的官场上炸开了。

曾经大明朝政坛上最璀璨的那颗新星,竟毫无征兆之下入了诏狱。

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关键是,这位吏部的左侍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当今内阁首辅严阁老的学生。

这样的人物,又怎么可能突然就下了诏狱呢?

这一点,让朝野上下都感到极是费解与疑惑。

当然,这件事对大部分人来说,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他们根本不在意谁入了诏狱,谁又当了大官儿。

因为这些人物,离他们太远,他们根本够不着。

不过,贾放被投入诏狱的事很明显不止影响到了普通百姓。

对这件事最为关注的,乃是朝中的官员。

此时此刻,京城裕王府中,这位大明朝储君的身边围拢了一帮子人。

其中,内阁次辅徐阶,成员高拱,张居正,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其余几个皆是自诩清流的朝中大员。

坐在正中央那位白面黑须,颇有几分贵气的男子,正是这大明朝的储君,裕王。

目光闪动的看着周遭的众人,他蓦然开口道:“诸位今日过来,不知所为何事?”

话音落下,内阁成员高拱便欲要开口。

不过,开口前他还是看了看一旁的内阁次辅徐阶。

徐阶见状,朝他轻轻点了点头。

下一刻,高拱才率先开口道:“不知王爷可知,吏部左侍郎贾放方才被皇上投进了诏狱?”

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皆是面色肃然。

很明显,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并非一件小事。

裕王见状,用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随后轻轻咳嗽了两声道:“这几日我这身体不大舒服,一直待在府里,所以并没有听说此事。”

高拱一听这话,立马接过话头道:“北镇抚司那边我打听过了,贾放确实是被关进去了,王爷,这对咱们来说可是一次大好的机会啊!”

此言一出,一旁的内阁次辅徐阶微微颔首。

至于另一名内阁成员张居正,则是目光闪动的捋了捋胡须,但并没有其余的表示。

裕王见状,看着高拱道:“这话怎么说?”

高拱闻言,压低了他那大嗓门道:“这个贾放是谁,大伙儿可是都知道的,他是严嵩的门生,皇上将他投到了诏狱,这说明皇上想要动严家了呀,而动这个贾放应该就是想先投石问路,看一看严家的反应的,如果严家的反应不大,我估计下一步就要倒严了。”

裕王听罢这番话,面带微笑的道:“照你这么说的话,那万一严家对这件事反应很大呢?那又该如何?”

话音落下,一旁的张居正接过话头道:“严家如果反应很大,那么,势必会让皇上以为,他们严家的人动不得,那样一来,便会给皇上一种不安之感,这对严家来说恰恰是最为致命的,所以说,严家无论反应或是不反应,这一局他们都输定了。”

此言一出,包括徐阶在内的众人皆是频频颔首而笑。

很显然,他们对于张居正的话极是赞同。

裕王见状,默默的垂目皱了皱眉头。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看着眼前的一众人等道:“照你们这么说,那么,岂不是不管怎么样,严家这一关都不太好过了?”

话音落下,徐阶总算是开口了。

他看了看眼前的裕王,随即缓缓开口道:“依我看,这一次严家是自掘坟墓,我也不知道那个叫贾放的后辈是怎么想的,竟然主动去顶撞皇上,我听司礼监的人说,说是他竟然跟皇上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由此可见,此子的心性还是缺乏历练啊!”

一旁的高拱闻言,接过话茬道:“要我说,他这一次下了诏狱,也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历练的机会了,我估计严家不会为了他而去向皇上求情,就算去求情,一旦皇上不同意,他们也没有办法,以严家父子的秉性,他们肯定只会想着自保,断然不会为了一个贾放而去触怒天颜,所以说,贾放这一次绝无走出诏狱的可能!”

此言一出,围在裕王身边的人愈发的得意了。

在他们看来,这一次是严党自寻死路,根本怪不得别人。

而就在这时,距离皇宫不远的奉宁街上,一座恢宏的大宅院坐落于此。

若论其规制,或许只有几位王爷的府邸可以与之比肩。

这里,正是内阁首辅严阁老的府邸。

大宅院之中,须发花白的严嵩背靠在太师椅上,半眯着眼睛。

而他的面前,则坐着自己的儿子,人称小阁老的大明朝工部尚书,严世蕃。

眼看自己的父亲一副不急不躁的模样,严世蕃犹豫半天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爹,你说这个贾放,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想着去捋虎须,这不是没事找事嘛?这下好了,他自己进了诏狱不说,连累得咱们跟在后面这也不是那也不行。”

严嵩听罢这番话,缓缓睁开了眼睛。

下一刻,他目光闪动的开口道:“依我看呐,你们都看错他了,这么做,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啊!”

严世蕃一听这话,眉头不由得皱了皱:“他这有什么高明的?我怎么没看出来!”

严嵩闻言,笑了笑道:“世蕃,这就是他跟你的不同,你觉得先是能为朝廷追回百万税银,又将改稻为桑的国策在浙江顺利推行下去,后面更有元宵祈雪,抄灭甄家,这样的人会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蠢货吗?”

严世蕃听罢这番话,内心之中这才意识到事情确实有些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