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严党清流之争,皇权特许以武平叛(求订阅)(2 / 2)

不过,他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贾放这是玩的什么把戏。

看着自己的父亲,这位大明朝的小阁老再度开口道:“按照爹你这么说,他确实不应该干出这等莫名其妙的事情来,只是我还是想不明白,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严嵩闻言,呵呵一笑道:“自古是飞鸟尽良弓藏,你想啊,贾放为朝廷做了那么多的大事,随便拿出一桩来,试问朝中的这些官员谁能有他办得那么漂亮?”

严世蕃听了这话,摇了摇头道:“这些事纵然让我去办,也办不成他那样,这一点我承认。”

严嵩见状,目光闪动的看着他道:“你自己都能这么认为,你觉得皇上能看不出来吗?要我说,这一次咱们不仅要保他,而且要大张旗鼓的去保,不是为了咱们严家,而是为了咱们大明朝,贾放是有功之臣,但也不能什么事都往他身上去压,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一次抄灭甄家,以及北静王的死,都是贾放的手笔,他正是从这两件事看到了里面的危机,所以才跳出来闹了这么一出。”

严世蕃听罢这番话,这才恍然大悟。

沉默了数息,他看着自己的父亲目光闪动的道:“他这么做是已经看透了上面的心思,也看到了自己如果不变通的话会有什么结局,他知道只要他帮上头把该杀的人全杀了,把该抄的家全给抄了,那么,他也就没有价值了,到时候鸟尽弓藏,更是死路一条,所以这个时候跳出来,算是悬崖勒马,置之死地而后生,看看能不能给自己谋一条活路。”

严嵩听罢这番话,轻轻点了点头道:“不错,他这么做看似莽撞,其实早就已经深思熟虑过了。”

严世蕃闻言,接过话头道:“那咱们该怎么办?”

严嵩见状,笑了笑道:“他是我的学生,我自然要去向皇上面陈,据理力争,他纵然有再大的过错,错也在老朽一人身上,至于你,则去联络朝中愿意为贾放说话的人,上联名奏折,不过,这里面你得注意一点,这些人不一定全是咱们一系的人,只要愿意在上面签名的都行,当然,除了这个之外,如果能再弄一份万民请愿的东西,那就更好了,毕竟,民意不可违,历朝历代无论谁做皇帝都知道这一点。”

严世蕃听罢这番话,脸上立马露出了欣喜之色。

下一刻,他目光熠熠的道:“贾放在浙江改稻为桑,在京城为社稷祈雪,这些事老百姓都知道,让他们签万民书应该也不难,我这就去办,这一次,不仅关乎他贾放一人,更关乎咱们严家,关乎民意,我估计现在徐阶和高拱他们正等着看咱们的笑话呢,那咱们就让他们好好看看,谁才是这大明最离不开的,是他们所谓的清流,还是咱们严家!”

话音落下,这位大明朝的小阁老哈哈大笑起来。

严嵩见状,看了他一眼道:“世蕃,扶我起来吧,我这就来写一道折子,明日去面呈皇上。”

严世蕃闻言,立马起身上前,将父亲严嵩从太师椅上扶了起来。

……

翌日,小阁老严世蕃联络朝中诸多臣工,联名上了一道奏折,悉书吏部左侍郎贾放对大明朝之功绩,主张功过相抵仍有功。

至于首辅严嵩,则也在这一日面见了嘉靖。

不过,他并没有说任何贾放的功劳,而是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三日之后,京中百姓上万民书为贾放请命。

半个多月之后,浙江的万民请命书也送到了御前。

而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也惊动了原本不知道此事的宁安公主。

当她听说自己的男人被关进了诏狱,二话不说,立马就抱着孩子求见父皇嘉靖。

嘉靖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女儿想要干什么,因此并不想见她。

不过,宁安公主这回可是铁了心的要为贾放求情。

因此,虽然嘉靖不允,但她依旧硬生生的闯进了对方的道场。

宁安公主身份尊贵,司礼监也不好过多的阻拦,只好任由她闯了进去。

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事,司礼监也不好多管。

此时此刻,宁安公主正抱着孩子李承恩跪在嘉靖的面前,眼眶之中满是泪水。

嘉靖看着眼前自己的这个女儿,咬牙切齿的道:“你这个时候跑过来捣什么乱?你是嫌你干的那事不够丢人吗?”

宁安公主见状,仰起头看着嘉靖道:“父皇,宁安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他为大明干的那些事,随便拿出一件来,试问谁能办到?他在我心目中,就是这大明除了父皇之外最有本事的男人,这样的男人,试问女儿给他生个儿子又有什么丢人的?我就算不要这张脸了,我也要他活下去,你总不忍心看着你这外孙这么小就没了爹吧?”

嘉靖听了这话,心中顿感无语至极。

再度咬了咬牙,他神色不悦的开口道:“你这么闹,你让李和怎么办?你让朕怎么跟天下人交代?难道要我说自己的女儿背着驸马偷人,不仅如此,还生下了对方的孽种?”

宁安公主闻言,不卑不亢的道:“实在不行我就跟李和和离,反正,我现在只认贾放是我的男人,还有,你这外孙我也要让他改姓贾,他跟姓李的本就没什么关系,我不想他再姓李了。”

嘉靖听罢了这番话,整个人都快要气炸了。

对于这个女儿,他真的想扇她一个耳光。

而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道慌慌张张的声音。

听那声音,竟然是司礼监掌印吕芳的。

“不好了,皇上,不好了,驸马李和造反了!”

话音未落,嘉靖便见吕芳冲了进来,手上还举着一道加急战报。

嘉靖接过战报一看,差点儿没气晕过去。

驸马李和,竟然丧心病狂的勾结鞑靼人,重创大明北境大军。

据粗略统计,明军伤亡人数接近万人。

看着这从边境递过来的加急战报,嘉靖不由得扶额叹息。

待情绪稍缓,他扭过头看着眼前的女儿宁安公主,气极而笑的道:“你看看,你看看你干的好事,李和反了,这下你高兴了吧,你高兴了吧!”

宁安公主听了这话,一时间却是不知道如何回应了。

她也没有想到,李和居然会有胆子造反。

沉默了良久,嘉靖仰头长叹道:“罢了,罢了,既然你们都为他求情,那朕便放了他,不过,朕也不能就这样将他放了,李和不是造反了吗,他贾放身为国公府的后人,本是不能习武的,不过,念在他于贾家已经出了五服,朕便不与他计较了,朕从京营给他拨一万兵马,特准他去北境戴罪立功,只要他能平定北境李和的叛乱,提李和的人头来见朕,朕便既往不咎了,如他能平定叛乱,待他凯旋归来,朕便允你嫁给他。”

宁安公主听罢这番话,柳眉不由得轻轻皱了皱。

她张了张嘴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却被嘉靖用眼神给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