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快,魏东来就再次复制了一次这样的打法。只不过,这一次他是站在中场中路靠右的位置上,在和克鲁尼奇做了几次小配合之后,突然瞄准机会,将球打到了左侧丹尼尔.马尔蒂尼的一侧。
这个球刚一出脚,丹尼尔还没有抢到皮球,站在场边的保罗.马尔蒂尼就忍不住激动的握紧了双拳:这不就是皮尔洛前腰后置的踢法吗?
皮尔洛自从出道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意大利足球的希望之星,未来之星,而他本人的足球天赋,也的确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因为他精湛的脚法、出色的大局观、精准的传球,他从出道就被大家定义为一个前腰球员,不过,他速度偏慢的短板,让他在前腰的位置上始终无法达到大家的预期。
在国际米兰如此,转会到AC米兰之后依然如此。
直到安切洛蒂创造性的将他的位置后撤,从传统前腰的区域站在了后腰的位置,才让皮尔洛完成了从一个球星到一个巨星的伟大蜕变,也直接将一个位置、一种打法重新定义。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皮尔洛,但是谈何容易?
而魏东来作为AC米兰的忠实粉丝,自然不会不知道皮尔洛的踢球风格和技术特点。
只是,要想达到皮尔洛的实战效果,要同时兼备精准的传球脚法、如同安装了上帝视角一样的大局观、小范围内原地摆脱的能力。
作为一个球员来说,具备了以上特点当中的一个,就已经足够让他成为一个实力球星,要想同时具备,谈何容易?
自从皮尔洛退役之后,这些年来唯一可以让球迷们认为能够和皮尔洛相提并论的现役球员,恐怕只有一个德布劳内了。
而魏东来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又没有任何欧洲顶级联赛的比赛经验,能够踢出睡皮的足球精华?还是只是偶尔灵光一现,正好碰巧了?
这个问题不是一脚两脚球可以衡量出来的,甚至都不是十场八场球能够得出结论的,需要长时间的观察,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比赛,才能最终下结论。
过去这些年,号称有皮尔洛风骨的希望之星并不是没有,比如维拉蒂,但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这个接班人,那个接班人,风风火火的喊了很多,但最后都证明,这只不过是球迷们一厢情愿的自嗨,以及媒体记者们一篇又一篇的吸睛炒作。
不过,自从魏东来改变了之前的踢球方式,将纵向大范围的穿插跑动,改成横向移动、伺机利用长传控制比赛节奏和进攻方向之后,他倒是很好的弥补了之前的防守短板。因为不再频繁插上,通过跑位带动全队的进攻节奏,而只是在中场附近通过局部的短传寻找空档,然后利用长传组织进攻,所以,他不再经常失去自己的防守位置,始终在自己的位置附近活动,自然也就没有空档给对手利用。
虽然他的身材和力量短板,让他在一对一进行防守的时候始终很吃亏,但是,只要站住自己的防守位置,对手就无法肆无忌惮的利用这个区域打出快速进攻。只要打不出速度,一旦进入阵地进攻,就会好应付的多。
即使对手想要利用身体优势,在魏东来的防守区域里硬吃他,他也可以在不失去自己防守位置的情况下,利用队友的协防将防守做好。
所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看出来,他刚才在被对手两次利用身后空档打出致命反击之后,主动调整了站位和控制比赛的方法,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频繁插上之后,自己留出来的空档不能得到队友的及时保护,总是被对手利用,所以才换了一种调度比赛的方式,其用意,基本和恰尔汉奥卢的思路差不多,就是先保证自己的防守位置不丢,不会给防守带来隐患,然后再利用自己的技能包里的技能,寻找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进攻组织。
想到这里,马尔蒂尼禁不住又是一声暗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子,来到高手云集的AC米兰,仅仅通过两场比赛,就展现出这么全面的技术能力,这本身已经非常不易。
而他今天的表现,则反映出他对比赛超强的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调整、精确应对的能力。
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便让他表现出远超他这个年龄的球员的成熟。
而在中场拥有一个成熟、稳重、应对能力强、技术出色的指挥官,正是目前重建的AC米兰最最渴望的,特别是在小哈兰德加盟之后。
而魏东来的踢法,正好符合目前马尔蒂尼心中的建队思路。
虽然他目前的情况,属于优点突出、缺点同样突出的局面,但是,考虑到他还只有22岁,而且,刚刚参加了球队的两次合练,上升空间还非常巨大,未来可期。
此时,场上的整体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刚才,主力队利用魏东来身后留下的空档,连续制造了两次杀机。而伴随着魏东来不再频繁前插,而是在做一些横向移动和配合之后,频频利用长传身后的方法发动进攻,他也随之弥补了自己时常不在防守位置上的问题。
于是,场上的局面变成了这样:恰尔汉奥卢因为忌惮魏东来的突破,选择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稳妥踢法,他首先站住自己中路的防守位置,通过简练的一脚出球,将球尽量快速的过度到弱侧的队友脚下,然后在由本纳赛尔或者凯西发动进攻。
毕竟,这两个人在对位较量中,都是比对面的对手要占一些优势的。
而魏东来的思路也和他差不多,同样是建立在先做好自身防守的基础上,再伺机发动进攻。只不过,他采取的方式依然是由自己发动进攻,只是换了一种套路,先通过中场倒脚调动对手,然后看准空档之后,将球打到对方后卫的身后,由前锋空跑上去之后制造威胁。
相比之下,魏东来选择的战术思路更加直接,也让主力队的那些替补后卫们更加忌惮,而主力队的中前场实力又稍稍占优,所以,双方又逐渐在场上陷入了僵持,形成了局面上的均势。
不过,虽然同样是一种局面上的均势,可经过的斗智斗勇却惊心动魄,内容的信息量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