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还能调整吗(1 / 2)

不仅如此,主力队的那些老狐貍们,只通过昨天的一场比赛,就已经看出了魏东来的短板,并且抓着这个名门往死里打。

这个短板,就是魏东来的防守能力。

魏东来的踢法,攻击性非常强,非常积极。在本方控球的时候,他会通过持续不断的灵活跑位,给自己的队友创造最好的出球线路,增加自己持球的机会。

一旦他得到控球权,按照他昨天的踢法,他第一时间通常都会考虑寻求突破。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想办法过掉和自己对位的防守队员,就立刻可以在一个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到那时候,无论是继续突破,自己射门,还是和身边的队友进行配合,都可以进退自如。

可是,今天他发现,对方中场的那三个人,已经各自按照自己的技术特点,找到了克制自己突破的办法,再想依靠个人技术去单吃对手,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他只能在接球之后,原地略作调整,看到没有原地摆脱的机会,就立刻和队友寻求配合,寄希望于通过小范围的传切配合,突破对手的防线。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这种踢法依然侵略性十足。

球到了他的脚下之后,只要他再把球传给队友,他就从来不会站在原地不动,而是立刻会按照他对场上局势的判断,再给队友跑出一个相对好出球的线路,寻求第二次、第三次的过度和配合,最终,借助这种跑位和配合,撕开对方的防线,将球传到锋线队友的脚下。

而且,他的跑动方向,通常都是往前的,很有攻击性。他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灵活而很有纵深的跑位,带动全队的进攻方向和进攻节奏,并且让对手的节奏也被自己带乱。

可是,这样一来,又牵扯出另外几个问题。

第一,他的这种快节奏、强调进攻的踢法,是要求建立在和队友们非常熟悉、非常默契的基础之上的。大家必须能够想到一起,对场上的局面有同样的预判才行。可对于魏东来来说,他和队友才只是第二次配合,能有多深的熟悉和默契呢?

第二,他的这种踢球方法,对于队友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无论是意识,还是脚法,都必须能够和他在一个频率上。只有这样,他在和队友们进行配合的时候,皮球才能有去有回,否则,他传出去的球,在队友的脚下总是被断,无法再交回到他的脚下,进攻无法流畅组织不说,由于他总是往前跑位接球,自己原来的防守位置就会出现空档,一旦传球被断,还会立刻被对方组织反击。

而现在的情况恰恰就是这样。

今天的主力队,比赛态度和昨天完全不一样,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正式比赛的强度来进行了,特别是在防守端,没有丝毫懈怠。这样一来,替补队的队员,每一次接球都会遭到对方巨大的挤压,根本没有很多回旋空间。

而他们又无法做到像魏东来那样,通过灵动的跑位化解这种挤压。所以,魏东来传给他们的球,好几次都无法再交回到魏东来的脚下,直接被对手断掉。

而对手也正是利用这样的局面,抓住魏东来往前跑位之后留下的空档,在这个区域大做文章。

这帮老奸巨猾的老油条,对于足球的理解能力根本不是魏东来这样的小鲜肉能够匹敌的,虽然他们在天赋上可能在魏东来之下,可是,他们每个人那上百场欧洲顶级联赛的出场纪录,积累下来大量的比赛经验,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而正是这些丰富的比赛经验,让他们阅读比赛的能力远超普通球员,可以迅速发现场上的细微变化,发现你的弱点,实施精准打击。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魏东来不在防守位置而留下的空档,就被主力队抓住了两次,两次都形成了有效的射门,而且威胁都很大。

一次是卡斯蒂列霍在大禁区线的右肋部,一脚大力抽射,被多纳鲁马堪堪扑出;一次是小哈兰德在禁区中路,接到本纳赛尔的左侧直传,顺着来球的方向,一脚扫射,踢出一个力量不大、但是角度极刁的地滚球,皮球从倒地不及的多纳鲁马的身下略过,在草皮上蹦跳着滚向远角,就在即将滚入球门左侧边网的时候,被及时回防到位的左边后卫特奥从门线上解围。

这两个球虽然都没有打进,但是都是差之毫厘,惊出了替补队一身冷汗。

而比进球更加关键的是,这两个球,发展趋势完全一样,都是因为魏东来在发起进攻的时候,个人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只能寻求和身旁的队友进行传切配合,可是,当他将球传给队友,并且自己已经开始往前跑位的时候,队友却无法将球再传到他的脚下,甚至连有效的护球都没有做到,被对手直接抢断。

而这个时候,魏东来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原来应该在的防守位置,被对手直接抓住这个空档,组织了两次极具威胁的进攻。

其实,这种一方在组织进攻时被另一方断球,然后直接就地组织快速反击的情况,不仅是对于魏东来来说非常危险,在整个足球领域,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进攻方正在进行进攻组织,皮球的运行方向是向前的,而进攻方全队的整个重心也都是往前压的趋势。

一旦被对手断球组织反击,攻方的重心还处在往前压迫的惯性当中,很难及时止住这种向前的趋势,防守阵型根本来不及组织好,每个防守队员也很难落位,所以,被对手打出快速反击而丢球的概率非常高。

原阿森纳著名的法国籍主教练、被尊称为“教授”的温格,还专门为这种局面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反击对手的反击”。

他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进球的概率是最高的。

而就在刚才,主力队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身体力行了两次,什么叫做“反击对手的反击”,而且,都差一点点就取得了进球。

马尔蒂尼站在场边,注视着场上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