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训练赛中出现的一切,一直都在刺激着他的神经,他也一直在心里暗暗拍手。
对于他来说,太清楚今天场上的训练质量有多么出色了,这样的训练质量,带到正式比赛当中,就是能够披荆斩棘、取得胜利的保障。
同时,他也非常清楚,正是魏东来这条“鲶鱼”,才翻起了整支球队的层层巨浪,让所有的队员们都突然感觉到了近在眼前的威胁。所以,大家才会突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的对待训练当中的每一个科目,比赛当中的每一个回合。
作为俱乐部的技术总监,看到队员们是这样饱满的精神状态,他的心里自然是喜不自胜。
但是,另一个担忧又忍不住油然而生。
刚才在短短的四分钟里,主力队的那帮经验丰富的老狐貍,就抓住魏东来防守当中的空档,连续组织了两次有威胁的攻势,而且都险些造成进球。虽然最终都功亏一篑,可是,只要魏东来无法解决上前助攻之后被对手打反击的弱点,对于替补队来说,丢球是早晚的事。
甚至于可以这么说,即使替补队能够侥幸不丢球,可是从战术层面上来讲,这个隐患早晚有爆发的一天。
魏东来自己能应付的了吗?
就在马尔蒂尼暗自担忧的时候,他发现场上的形势又出现了一些变化。
本方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连续两次与丢球擦肩而过,显然也引起了魏东来的注意。
他也非常清楚,对方这两次机会,都是抓住了自己往前助攻,原本应该由自己占据的防守位置出现真空,于是,在本方进攻受阻、被对手断球之后,对方就充分利用了自己留下的空档,发起了闪电般的反击。
他知道,如果战术演练纯熟,队友们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继续提升,这样的问题不是不能解决。
比如,如果自己从中路向左前方突破或者空切,尝试和左边锋做传切配合,那么,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重心自然都会向左侧倾斜,这时候,自己的右边翼卫就应该随之往左侧移动,占据原本属于自己的中路空档,同时,右边后卫则应该前提,站在原本属于右边翼卫的位置上。
通过这样的轮转换位,达到整体阵型紧凑、不过对手留下大的空档的目的。
反之,如果自己沿右侧活动,左路的队友也应该如此操作。
但是,这些默契都是需要在之后的长期训练和磨合当中才能建立,今天才是大家的第二次合练,想达到这样的默契程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他知道只能靠自己做出改变,才能够达到本方队形不散,阵型不乱的效果,才能至少先在这一场训练赛中保持不败。
于是,在接下来的比赛里,他的踢法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之前,他得球之后,在进攻方式的选择上是这样的顺位:第一时间尝试突破,如果没有突破的机会,就选择在纵向上和身边的队友进行配合,同时,自己频繁前插。
现在,他得球之后,第一时间仍然会观察是否有个人突破的机会。因为在他的足球意识里,只要能够原地摆脱掉一个和他对位的防守队员,就意味着在另外一个位置上,一定会出现局部上的以多打少的局面,就看自己能不能看到这个区域,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他通过瞬间的观察,发现自己第一时间没有突破的机会,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试图在纵向上寻找传切配合的时机,而是开始沿着横向进行不断的跑动,和两个边翼卫寻求配合,带着对手的防守阵型不断的左右移动,然后,当看到对方的后防线在这种频繁的左右移动中出现空档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一脚长传球,直接将球打到对方防线的身后,由自己的前锋去和对方的后卫争位置。
有时候,看到对方的防守阵型非常紧密,实在没有空档,他甚至会主动将自己的位置往后移动十几米,来到两个中后卫的身前,和自己的后防线进行小范围的配合,直到看到对方的防线身后出现空档,再把球一脚传到那个方向去。
他的这脚长传球也非常讲究,不是直接找前锋的头顶,而是往对方防线的空档里传。
因为,他的这种传球都是纵向的,这种传球,即使能够找到本方前锋的头顶,让队友争顶到第一落点,也无法形成直接攻门,最多只能摆渡下来,由队友去拼抢第二落点。但这种战术基本上又回到了传统英式足球高举高打、长传冲吊的老路子上,成功率非常低,早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只有贝克汉姆那样的边路传球,才能让本方的前锋在第一落点上就能直接攻门,而自己所在的位置显然不符合边路传球的要求。
而他这样将球直接打到对方后防线的身后空档,虽然看起来是形成了本方的前锋去和对方的后卫去争抢同一个落点的局面,但是,自己的前锋是面对进攻方向进行冲抢,而对方的后卫则恰恰相反,是背身回追,不仅多了一个转身的动作,比自己的前锋慢了一些,而且,即使对方的后卫能够抢先一步控制住球权,也不得不面对一个背身护球的局面,在本方前锋的贴身逼抢下,想要安全合理的将球解围掉,也并不是件容易事。
当他第一次这样尝试的时候,他是在左路和帕奎塔进行了几次短传配合之后,吸引到对方的防线往这边移动,然后看准空档,突然一个长传过顶球,将球传到了本方右路、也就是对方左边后卫身后的空档里。
然而,本方的右边锋穆雷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会来一个这样的操作,根本就没有跑。
这个球看起来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失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