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宏伟的问题,何雨柱下意识地看向孙教授——他知道这位刘教授是行业泰斗,回答得太随意显得不尊重,太张扬又怕落得“年少轻狂”的印象。孙教授立刻会意,微微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放心说”的鼓励。
何雨柱这才转向刘宏伟,语气诚恳:“是的刘教授,这段时间一直在跟着孙教授梳理六级工程师考核的知识点,论文和实操题也都在准备。”
话刚落音,刘宏伟就从桌上拿起一叠装订好的纸,递到他面前:“这些就是你发表的《重型机床主轴优化设计》《冲压设备传动系统改良》那几篇论文吧?我来之前特意找来看过,有些地方想听听你的想法。”
不等何雨柱多想,孙教授已经笑着打圆场:“老刘,你就别绕弯子了。你们不就是觉得这论文写得太老练,想确认是不是柱子自己写的嘛?让他给你们讲讲研究过程,你们就放心了。”
何雨柱接过论文,指尖拂过纸上自己当初修改的痕迹,心里顿时有了底。他抬眼看向满屋子的教授,先是微微欠身,语气谦逊又不失自信:“那我就班门弄斧了,要是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教授多指点。”
这话让几位哈工大的教授暗自点头——年纪轻轻不骄不躁,光是这份心态就比不少学生强。刘宏伟做了个“请”的手势:“别紧张,就当跟我们聊聊天。”
何雨柱翻开最上面的《冲压设备传动系统改良》,这篇正是基于他在轧钢厂的实操经验写的。“这篇论文的选题,其实源于我在红星轧钢厂遇到的问题。”他抬眼看向众人,语速不急不缓,“当时车间里的二手冲压机床总出故障,传动带经常打滑,后来我发现是皮带轮的槽型角度和传动带不匹配,再加上轴承润滑不到位,才导致频繁卡壳。”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论文里的示意图:“我查了不少资料,发现传统的V型槽角度是40度,但咱们国内常用的传动带材质偏软,40度的槽型容易让皮带侧边磨损过快。后来我试着把角度调整到38度,再改用钙基润滑脂,连续测试了半个月,故障频率直接降了80%。”
讲解到一半时,坐在角落的一位年轻小伙子悄悄攥紧了手里的笔——他是哈工大这一届最优秀的机械系学生李伟,刚通过七级工程师考核,是刘宏伟特意带来“对标”何雨柱的。可听着何雨柱把理论和实操结合得这么紧密,他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紧张——自己的论文还停留在实验室数据,哪有这么鲜活的现场案例?
“还有这里,”何雨柱翻到另一页,指着一组数据,“我在计算传动效率时,发现之前的公式没有考虑车间温度的影响。东北的冬天车间温度能低到零下,润滑油黏度会增加,传动阻力也会变大。我特意加了个温度补偿系数,这样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计算结果都能更贴近实际情况。”
等何雨柱讲完最后一个数据,办公室里静了足足有十几秒。最先打破沉默的是哈工大的一位老教授,他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赞赏:“小伙子,你这思路太实了!很多学生写论文就知道堆公式,你能把现场遇到的问题融进去,比咱们系不少年轻老师都做得好。”
另一位教授也跟着点头:“尤其是温度补偿系数那块,我去年做项目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没想到你一个学生能考虑得这么周全。”
刘宏伟看着何雨柱,眼神里的兴奋藏都藏不住,他转头拍了拍孙教授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点“羡慕”:“老孙,你这家伙,藏得也太深了!早知道你有这么个好苗子,我去年就该来清华‘挖人’!”
孙教授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茶,嘴角扬得老高:“现在挖也不晚啊,不过我可提醒你,柱子是咱们清华的宝贝,想带走可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