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近年来,靖朝陆续引入两种高亩产作物。
土豆和红薯。
土豆自不必说,而今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常有天铃。
便是年生不好,有囤积在地窖里的天铃,百姓们也不至于忍饥挨饿。
红薯是年前引进,中途虽有坎坷,好在剩下的那批侥幸存活下来,几日后就可丰收。
方才苏源还在想,不知那两人是否发现什么高产作物。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前脚还在想,后脚就见着了。
玉米的亩产不如土豆和红薯,但也不容小觑。
通常情况下,玉米亩产一千四五百斤,倘若集齐天时地利人和,可高达到两千多斤。
见苏源一脸欣喜,赵琼暗自奇怪:“苏兄兄?”
苏源视线上移,落在赵琼的脸上:“抱歉,方才我走神了。”
赵琼将玉米往前递了递:“那番商说,这是最后一批,吃完就没有了。”
苏源眼皮一跳,急急追问:“殿下都煮着吃了?”
赵琼乖巧摇头:“那倒没有,御厨说一次性煮太多容易变味儿,只煮了二十来根。”
说着他塞给苏源一根,掰着手指头数:“父皇母后各四根,太子皇兄太子妃皇嫂还有小侄子各两根,我吃了俩,剩下的都拿来给苏兄兄啦~”
苏源颇为动容,细细打量着手中玉米,眸中难掩惊喜。
赵琼敏锐地觉察到什么,试探问询:“苏兄兄可是认得这珍珠米?”
“珍珠米?”
赵琼虚指着玉米:“你看这一粒粒,生得圆润又饱满,像极了珍珠,内里又有乳白色米芽一样的东西,故而番商称它为珍珠米。”
倒是个秀美的名儿。
苏源点了点头:“我在海外听人提过珍珠米。”
“曾有番商言,珍珠米干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1】”
赵琼恍然明悟,叹道:“可惜苏兄兄没能把它们带回来。”
苏源莞尔,现在也不迟:“殿下可知珍珠米是高产作物?”
赵琼瞠目:“哈?”
苏源报了珍珠米的亩产量:“当初我遇到的那个番商,他准备乘船去别国购置珍珠米,因着高产量,我至今记忆犹新。”
“只可惜那个国家不在远靖舟既定航线中,以防船只偏航,我们只能放弃。”
“原先我还想着,等下次再有远靖舟出海,定要带回珍珠米。”
哪知打瞌睡送枕头,玉米送上门来了。
赵琼喜不自禁:“那还等什么,趁宫门尚未落钥,咱们尽早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皇!”
说着就要拉苏源进宫去。
然而手伸到一半,就被苏源打住了:“殿下,您自个儿进宫就行,我就不去了。”
赵琼不明所以:“时间还早呢,一去一回还来得及。”
苏源仍旧摇了摇头:“珍珠米是殿下发现的,与我又有何干。”
为官十载,苏源多少也沾了些为官之人的圆滑精明。
但不代表他会仗着赵琼对自己的亲昵信任,肆无忌惮地为自己捞功劳。
非君子所为。
见苏源坚持,赵琼也不再强求:“那好吧,但我会跟父皇说是因苏兄兄的提醒,我才知道这珍珠米是高产作物的。”
这点可有可无,苏源答应了。
赵琼总算满意了,催促道:“苏兄兄你快尝尝,可甜,可香了。”
苏源刚要说容他洗个手先,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爹爹我回来啦~”
清软的嗓音由远及近,苏源一转身,就见元宵跑过垂花门,直奔他而来。
今日她穿了身干净利落的绯色劲装,双袖收起,袖口紧紧包裹着腕部。
再配上腰间那柄小短剑,怎一个英姿飒爽了得。
实际上元宵也才八岁,半大的孩子,哪能看出什么英姿。
只不过苏源对元宵有十米厚的滤镜,她只站在那儿,就是这世上顶顶好的小姑娘。
视线落在元宵泛着健康红晕的小脸上,苏源顺势放下玉米:“下午也练武了?”
“昂~”
元宵走进花厅,正要倒杯茶喝喝,以慰藉干渴的喉咙,冷不丁瞧见苏源身侧的赵琼,吓了一小跳:“嚯!”
实在是苏源生得过高,赵琼整个人都被挡住,元宵进门前都没注意到他。
伸向茶壶的爪子僵硬收回,行了个标准的福礼:“臣女见过殿下。”
元宵之前没注意到赵琼,可赵琼早在元宵走过垂花门的时候就暗戳戳盯着她了。
眼睁睁看着她从面对苏源时的笑靥如花,到看见他之后变为恭而有礼,赵琼心里就跟猫挠似的。
失落又气馁。
准确说来,赵琼一开始......约摸十岁以前,对元宵只是单纯喜爱邻家妹妹的那种喜欢。
元宵生得可爱,瞧上去软绵绵甜滋滋的,碰一下就要往外冒糖浆。
在赵琼眼里,这样一只从头到脚,连头发丝都散发着可爱气息的元宵妹妹可比他的那些姐姐妹妹,还有每次宫宴上故意和自己偶遇的官家小姐更合他的心意。
所以苏兄兄不在的那几年里,赵琼只要一有时间就溜出宫去,找元宵妹妹玩。
可惜元宵妹妹勤奋又刻苦,小小年纪就开始练武,在读书上的造诣更是甩了他几条街。
也正因如此,赵琼对元宵的喜爱更上一层楼。
直到十一岁这年,皇子所的一个宫女在夜里爬上他的小床。
赵琼自幼习武,基本的警惕心还是有的。
在那个小宫女靠近的第一时间,就啪叽把人踹飞了。
在母后身边的嬷嬷来之前,那小宫女说了好些奇奇怪怪的话。
弘明帝、赵澹还有皇后将赵琼保护得很好,从未让他接触过阴暗一面,因此赵琼全程一脸懵,只觉得云里雾里。
直到嬷嬷过来,派人带走了那个宫女,又把他带到母后寝宫的正殿。
殿里,父皇和母后正襟危坐,向他普及了一些羞羞的知识。
自那以后,赵琼懂了很多,深觉自己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大孩子就该干大孩子该干的事。
比如提前给自己预订一个小媳妇!
括弧,特指元宵,括弧。
朦胧的情感仅一夜之间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却没想到,在弘明帝跟前都无往不利的十二皇子,惨遭滑铁卢。
赵琼将沮丧深埋心底,微微笑着回了一礼,不再看元宵这个让他伤透了心的女人。
“时辰不早了,我就先回宫了,以免父皇担心。”
苏源对十二皇子的内心想法毫不知情,温声道:“殿下路上小心,切记注意安全。”
即使百姓和达官贵人不敢轻易招惹挂着赵氏皇族牌子的马车,苏源还是习惯性叮嘱两句。
赵琼被打击得无以复加的心脏总算拼回那么一丢丢,嗯嗯点头:“我知道啦,苏兄兄留步。”
目送着赵琼的马车远去,苏源折返回去,就见元宵站在食盒前,若有所思地看着里头的玉米。
“爹爹,这是?”
苏源简单解释了下:“还有些许余温,你可先尝尝,回头你娘跟祖母各一个。”
元宵眉眼弯弯:“我想和爹娘祖母一起吃。”
苏源心下柔软,揉了揉元宵的发顶:“就依你。”
说着取来给元宵买的舶来品:“上午去顺来集市办差,恰好看到了,觉得你应该会喜欢。”
元宵托着两小件舶来品,一个是水晶般质地的九连环,另一个是葵花形状的发夹。
她聚精会神地看着,眼里亮晶晶:“元宵超级超级超级喜欢!”
苏源心中熨帖,下一秒又被元宵攥住宽袖,轻晃两下:“谢谢爹爹。”
苏源任由她攥着:“你我是父女,无需言谢。”
“走吧,咱们去找你娘跟祖母。”
在花厅这么久也没见她俩过来,多半是在后院忙活。
元宵亦步亦趋跟在苏源身后,语气欢快地说着这几日的学习情况。
譬如新学会了某样招式。
譬如背完了几篇文章,得到女先生的大力褒扬。
苏源也知道夸夸式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元宵没说一句,就跟着夸奖一句。
辞藻之丰富,都不带重样的。
元宵嘴角的笑就没落下过,一路洒下银铃般的笑声。
父女俩找了一圈,在小花园旁的池塘边找到了宋和璧和苏慧兰。
婆媳俩正坐在树荫下钓鱼,不时往嘴里塞些零嘴儿,惬意得不行。
苏源将舶来品分别给了她二人,不出意外她们都很喜欢。
不经意间注意到宋和璧那身绯色裙裳,以及钓鱼时漫不经心的姿态,苏源忽然联想到多年前在松江书院时。
宋和璧仿照姜太公钓鱼,穿的也是类似的一身裙裳。
再看苏慧兰,她亦是如此。
绯色的衣裳衬得她脸色都变好几分,气色红润有光泽。
苏源看着家中三位女性,奇道:“你们这是说好了不成?”
苏慧兰笑着说:“这是阿和的主意,说是这样更像是一家人。”
苏源低头看去,视线触及紫色官服,一时间陷入沉默。
敢情他是中途加入的那个?
其他三人也都发现了,噗嗤笑出声。
苏源:“......走吧,十二皇子送了番邦的吃食过来,大家都尝尝味儿。”
苏慧兰愣住:“十二皇子何时来的?”
宋和璧同样一脸茫然。
苏源猜赵琼可能没让下人通传,神色如常道:“殿下已经走了,回头我再问问,先去开饭吧。”
“走喽,吃饭去喽~”
一家人边走边谈笑,傍晚时的日影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翌日,弘明帝在早朝上提及珍珠米一事。
朝臣们得知珍珠米是继天铃和天薯后又一高产作物,欣喜之色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