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1 / 2)

第一百五十九章

痘疹,即天花。

放眼前朝今代,天花始终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据太医院相关记载,除天灾外,痘疹是导致百姓死亡最多的一种疾病。

前朝就有医者尝试过多种治疗痘疹的方法,却都疗效甚微。

痘疹传染性极强,凡与患者有过肢体接触,触碰过患者的用品,都会被传染上。

有些烈性的痘疹还会在空气中传播,便是不曾直接或间接接触,也极有可能感染。

痘疹的死亡率约有百分之三十,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患者几乎只能在病毒的折磨下痛苦等死。

痘疹之可怖,到了百姓闻痘色变的地步。

不论今生还是前两世,苏源都没感染过天花。

第一世,苏源十岁后被苏慧兰接回福水村,又早早离世,压根不知痘疹为何物。

便是痴傻的那十年,梁守海嫌弃他丢人现眼,鲜少让他出门,自没有机会接触痘疹。

第二世,痘疹早已被彻底消灭,更是有天花疫苗预防这一疾病。

第三世,也就是这辈子,苏源还有身边的人也都不曾感染过。

外放四年,在京城数月,又去往杭州府两年,这期间苏源从未遇到过百姓突发痘疹的情况。

再有他平日里公务繁忙,亦无人提及,也就没有关注过这回事。

直到这一刻,弘明帝念出急奏的内容。

“安庆府怀宁县突发痘疹,当地县令知而不报,导致三个村的百姓无一存活!”

听到“痘疹”二字,苏源仿佛被闪电击中,四肢百骸都泛起触电般的寒意,以及苦涩的悔意。

靖朝的大夫在痘疹上的经验明显不足,若他早些提出有效治疗痘疹的方法,也许情况会比现在要好得多。

可惜,他疏忽了这一点。

“好一个安庆府!好一个知而不报!”

弘明帝死死盯着急奏上略显潦草的字迹,啪啪直拍桌子,震得棋子跳来晃去。

“三个村子,起码有数百人。”

弘明帝闭了闭眼,不敢去想那惨烈的画面,手指发颤,连急奏都握不住,从掌心滑落。

苏源眼疾手快,一把捞起急奏,放回到弘明帝面前。

“陛下,眼下最要紧的是防止痘疹再度扩散,以免波及到更多无辜的百姓。”

清润润的嗓音勉强唤回弘明帝的理智,他下意识摸上左胳膊:“倘若诊治及时,顶多像朕这样留几个疤,也不至于丢掉性命。”

弘明帝犹记得他是九岁那年感染了痘疹。

并非意外,而是先帝的某个宠妃故意为之。

整整半个月,他每时每刻都处于煎熬之中,一度以为自己挨不过去。

好在,对始作俑者的恨意,对先帝的怨念以及对母后的留恋支撑着他,让他活了下来。

只胳膊上的痘疤终身伴随着他,时刻提醒他那段屈辱又无助的幼年时期。

赵澹递给苏源一个感激的眼神,语速极快地说:“儿臣自请前往安庆府,捉拿隐而不报的县令,并控制痘疹之毒再次蔓延。”

他是储君,亦是半君,首先在身份上便可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

再者,几百人感染痘疹,安庆府距京城也不算太远,京中却没有听到一丝一毫的风声。

赵澹很难不怀疑,这件事里除了县令的隐瞒和不作为,安庆府知府又是否知情,是否帮着该县令瞒下这个消息。

弘明帝当场否决:“不行!”

痘疹极其危险,万一赵澹出了什么事,他真是哭都没地儿哭。

赵澹放缓语气:“此次痘疹不似以往,若任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形成瘟疫,届时蔓延至整个安庆府。”

“儿臣是太子,理应担负起守护百姓的职责,为父皇您分忧。”

这话没毛病,可弘明帝到底不放心让赵澹置身于危险之中,一时间踟蹰难决。

空气猝然凝滞,临公公为首的宫人们大气不敢出,默默降低存在感。

唯独苏源不退反进:“陛下,微臣自请前往安庆府。”

弘明帝愣了下,同样坚决地摇头:“你也不行!”

苏源掐了下指尖,索性直言道:“微臣有预防痘疹的法子,对痘疹的治疗也有几分了解,再没有比微臣更合适的人选。”

短短三句话,透露出太多的信息。

弘明帝呼吸微乱,身体前倾:“承珩你说......你有预防痘疹的法子?”

提起这个,苏源不免面露羞愧:“微臣早年在胡商手里淘来一本书,上面记载了预防痘疹的方子。”

说着,他深深作了一揖:“一切都是微臣的疏忽,若微臣早日献上方子,百姓也能早日脱离痘疹的荼毒。”

弘明帝虚虚点了点苏源,语气甚是无奈:“你啊,什么事都喜欢往自个儿的身上揽。”

“这些年你为靖朝做出的贡献还少?朕信你不是有意如此,对否?”

苏源绷直了下颌,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倘若他早几年想起这一茬事,定会迫不及待献上预防痘疹的方子。

一来是为百姓谋福,二来也是为自己积攒功劳,何乐而不为?

天知道方才他听说数百人死于痘疹,震惊的同时,内疚几乎铺天盖地将他淹没。

见苏源闷声不言,弘明帝不禁扶额,忽然跟赵澹来了句:“澹儿你快些出去,承珩定不想让你看到他偷偷落泪的样子。”

赵澹:“......”

父皇您别火上浇油了,再这样远靖伯真要被您促狭哭了。

苏源:“???”

他只是心里不好受,不代表他要像幼崽时期的元宵那样,一点不如意就啪嗒啪嗒掉小珍珠。

不过经弘明帝这么一打岔,苏源缓过来不少,眉间的折痕不自觉地舒展开。

弘明帝眼尖地瞅见:“可好些了?”

苏源微微一怔,陡然明白方才陛下是故意如此。

心口微暖,敛眸摇了摇头:“......微臣无事。”

说话间,不经意瞥了眼太子殿下。

却见赵澹眉宇间一派清朗正气,似是察觉到苏源的注视,嘴角流露出一抹毫无芥蒂的笑。

“苏大人可否详细说说预防痘疹的方子?”

苏源暗自松了口气,面上愈发严肃,缓缓道来。

没错,预防痘疹的方子就是牛痘。

牛痘预防痘疹起始于18世纪70年代,较之旱苗法、水苗法等预防法,要更为安全稳妥。

至于原理......

苏源隐约记得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有着相同的抗原性质,人在感染过牛痘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天花的抗体,从而能获得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苏源担心天家父子听不懂所谓的抗原、抗体和免疫力是何意,特意将牛痘预防法的原理掰开揉碎了说给他们听。

最后一字落下,弘明帝和赵澹陷入沉思。

临公公在边上旁听全程,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把母牛乳......那个地方的痘疹用在人身上,让人感染上痘疹,待到康复后,往后再不会感染痘疹。

听起来玄之又玄,好像很深奥的样子。

可问题是,纵使感染牛痘的症状比痘疹要轻得多,纵使牛痘法当真有效,这东西到底是从牲口身上取下来的。

老百姓暂且不提,光是那些个达官贵人、皇室宗亲,肯定是不愿接种牛痘的。

弘明帝同样也有此顾忌,但很快就打消了。

任凭你有再高的身份地位,盖过三皇五帝,当你因痘疹丧命,所谓的尊严和心气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只能说父子连心,弘明帝所想,也正是赵澹考虑到的。

想通之后,细微的不适感也随之消散殆尽:“不知那本书上记载的牛痘法此前可有人试验过?又是否真的有效?”

苏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知牛痘法是经过无数百姓切身经历才得出的结论。

可这本书到底是他随口编造出来的,并无真凭实据,更不知靖朝以外的国家是否有人发现了牛痘法。

总不能胡编乱造张嘴就来,这可关乎到他的身家性命。

思绪流转间,苏源没把话说死:“微臣以为,可用牢狱中的死刑犯试验一二。”

出于人道主义,苏源做不到拿无辜百姓做试验。

另一方面,这些死刑犯都因为非作歹入狱,若能在临死前为靖朝做出一笔贡献,也算死得其所。

几息之间,弘明帝就做出了决定:“此法可以一试。”

赵澹看向亲爹,并未多言。

弘明帝又说:“承珩你把具体方法写下来,交给太子。”

“太子,你即刻去大理寺提出五十个死刑犯,率一百御林军前往皇庄试验牛痘之法。”

“陛下!”

“父皇!”

苏源和赵澹几乎异口同声,皆面露不赞同之色。

弘明帝哪能不知他们的想法,好生解释道:“牛痘之法非同小可,试验成功之前朕不希望泄露出任何的风声,唯有交给太子,朕才完全放心。”

这是一个因素。

另一个,无论私心还是公心,太子作为社稷之本,万万不可出事。

借试验牛痘法,正好把赵澹留在京城,省得他胡思乱想,心心念念要去安庆府。

“至于承珩,你莫不是忘了驿馆里还住着番商?番商接下来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你亲自跟进,这事交给旁人,朕也不放心。”

不仅仅是因为苏源熟练十多种别国语言,更因为苏源本人出过海,是这群番商和靖朝之间唯一的联系。

只能说,最近是多事之秋,突发事件一件接一件。

绕是弘明帝这个官场老油条,也颇有几分应接不暇。

当然了,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再出意外。

苏源和赵澹默然无言,半晌后,赵澹一拱手:“儿臣领旨。”

苏源紧随其后:“微臣遵旨。”

好大儿和好大臣消停下来,弘明帝满意笑了笑。

赵澹见状很是无奈,停顿片刻后问道:“您打算派谁去安庆府?”

如此直白,倒是让苏源更深入了解这对天家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没有猜忌,亦没有算计。

彼此间真诚以待,宛若民间再平反友爱不过的一对父子。

弘明帝沉吟片刻:“孙见山是个不错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