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2 / 2)

心理不平衡是一回事,上去问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代表他们对陛下亲封远靖伯的尊重。

自我安慰一番,相继迈步上前,热络地打起招呼。

“伯爷安好。”

“伯爷吃了没?”

“伯爷睡得如何?”

苏源:“......”

一瞬的诧异过后,苏源扬起笑脸,一一回应。

王一舟看他这副模样,差点笑出声。

旁人看不出,他可是一眼就品出苏源那层笑脸底下的苦大仇深。

接收到苏源求助的目光,王一舟嘿嘿一笑,不仅没上去救他脱离苦海,反而拉着范诩往后退。

“大人您瞧,他们那眼神都快把承珩生吞了。”

范诩:“......你都已经是做祖父的人了,能不能稳重一点?”

王一舟摸了把胡须:“我觉得这样更快活。”

范诩噎了下,转念一想也是,总比以前木着个脸,看谁都像欠了他几万两银子那样要好。

斜了眼看热闹的王一舟,范诩摇摇头,跟着看热闹。

好容易脱身,没等苏源找到王一舟几人,午门轰然大开。

“承珩,这边!”

听到吆喝声,苏源回过头,只见王一舟和范诩他们在离他很远的地方。

因着天蒙蒙亮,又有晨雾加持,甚至看不清他们的脸。

苏源:“......”

说好的好朋友一起走呢?

对上承珩微眯的双眸,王一舟有点点心虚,顾左而言他:“这门都开了,咱们赶紧进去吧,可别误了时辰。”

苏源一抚宽袖,擡脚走入午门。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拱手肃立。

弘明帝缓步走来,端坐于龙椅之上。

福公公一甩拂尘,嗓音尖细:“上朝——”

百官行叩首礼,齐声道:“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弘明帝一拂袖,言简意赅道。

待众人站定,福公公又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立刻有官员出列。

苏源听了一耳朵,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弘明帝很快就做出决断,继续下一个。

工部早在年前就忙完了,船舶司大小官员都没到可以上朝的品级,有事直接一封奏折递进宫即可。

所以苏源全程充当聆听者,表演一二三木头人。

“启禀陛下,近来天气渐暖,微臣以为可将天薯的试种提上日程,再过个三两年便可推广了。”

苏源一听是天薯,立马竖起耳朵。

方才说话的是户部尚书孙见山,启奏完毕后略微躬身,等待弘明帝决断。

弘明帝沉吟片刻:“此前我朝从未有过天薯,对于种植方法更是一无所知,孙爱卿可向船舶司或者番邦使者讨教一二。”

船舶司中有人随同出海,多少见过红皮部落如何种植天薯。

来自红皮部落的番邦使者更不必说,只是双方语言不通,纵使有翻译作传话筒,也不敢保证没有出入。

电光火石间,弘明帝想到很多:“地点就定在皇庄上,朕记得当年试种天铃的那片地有好些闲置的,就种在那里头吧。”

陛下发话,孙见山自是无有不应:“是,微臣遵旨。”

弘明帝忽然想起什么,又问:“朕记得除了天薯还有其他的作物吧?”

孙见山点头应是。

他之所以只提及天薯,也是因为天薯的亩产令人侧目,另几种作物能不能种得活还要打个问号。

弘明帝沉吟片刻,突然说:“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差事,依朕之见,孙爱卿一人可能顾不过来啊。”

孙见山愣了下,想说户部又不是他一人,底下除了侍郎还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呢。

正欲表现一下自己,忽然脑中闪过一道白光。

孙见山暗中观察弘明帝的脸色,隐约窥出什么真相,到了嘴边的话打了个转:“微臣确实无法胜任,还请陛下定夺。”

弘明帝露出满意的笑,大手一挥:“这件事就交由太子负责,户部从旁协助,朕要尽快看到亩产三千斤的天薯。”

文武百官的前列,身着太子规制朝服的赵澹怔了怔,猛然擡头。

弘明帝似察觉到他的视线,含笑看过来,眼中有慈爱,也有鼓励。

赵澹深吸一口气,阔步出列:“微臣领命。”

赵澹右后方,怀王捏着笏板,借低头的动作遮掩脸上的阴翳。

再擡头,神情以恢复如常,一脸为赵澹高兴的样子。

位于怀王左后方一丢丢,恰好将他迈开脚又缩回去的一幕尽收眼底的苏源:“......”

如果他没猜错,这位怀王是打算主动请缨,接下试种天薯等作物的差事。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弘明帝心中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苏源暗戳戳想着,就算怀王动作快,当着大家的面自告奋勇前去皇庄,弘明帝极有可能也会以各种借口弗了他的意。

孩子多了,很难一碗水端平。

更遑论弘明帝爱重皇后,看重嫡子,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其他人沾染皇位。

除苏源外,其他人都没注意到怀王细微的动作。

但不妨碍他们心绪复杂。

明眼人都能看出,陛下这是在为太子铺路呢。

当百姓得知天薯这样的好作物是由太子种出,可不得对太子又敬又爱。

古往今来,哪个帝王在年迈后不会猜忌太子,唯独陛下是个例外。

他老人家不仅不猜忌,还一个劲儿地把功劳往太子殿下身上堆。

当年崔之荣倒台,赵进被幽禁后陛下就开始给太子放权。

不仅让太子负责批阅一部分奏折,更时常以身体不适为由,让太子代理朝政。

几年前陛下微服出巡,整整半年,这期间都是由太子赵澹监国,朝臣们常以为陛下距离退位当太上皇只有一步之遥。

言归正传,弘明帝对臣子们的想法一无所知,只想尽快让赵澹熟悉朝政,争取在这两年就让自个儿过上太上皇的安逸日子。

弘明帝捋了把胡须,笑声浑厚:“这件事交给你,朕放心。”

赵澹面露动容,躬身道:“微臣定不负众望,圆满完成陛下所交代任务!”

看着相视而笑的天家父子,其他皇子&朝臣们:“......”

咱们就不该在金銮殿上,应该在屋顶!

不论如何,天薯一事就这么定下了。

紧跟着又有几位官员出列,商议结束后,已到早朝的尾声。

福公公一声退朝,弘明帝大步流星地离开,众人也相继散去。

范诩转过身:“工部有些事情需要交接,你随我走一趟吧。”

苏源也正有此意,温声应下。

他不在这几年,弘明帝保留了他的官职,却也立了个代理左侍郎。

如今他回来,自然是要做公务交接的。

跟王一舟打声招呼,就随着范诩一道去了工部。

代理左侍郎先他俩一步抵达工部,已经整理好相关文书。

等苏源进门,便笑着同他作了一揖:“伯爷。”

苏源连称不敢当:“直接唤我的名字罢。”

代理左侍郎从善如流地应下,开始交接公务。

今儿才是新年上值的头一天,自是没多少差事,桌上堆积的都是年前积攒下来的。

不算多,但也耗费了两人一两个时辰。

交接完后,两人都说得口干舌燥,相视一眼后,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苏源主动为他倒了杯茶:“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楚大人材能兼备,去了礼部照样也会得人垂青。”

按以往惯例,年底都会对官员进行年底考绩,再根据考绩结果决定官员的升降。

楚大人原本只是工部的员外郎,能成为代理左侍郎,自然是有几分本事在身上的。

这几年他兢兢业业,考绩结果向来很不错,弘明帝就等着苏源回来,将他调到更适合的岗位上。

恰好礼部左侍郎年前乞骸骨,弘明帝就让楚大人补了他的空缺。

代理侍郎和正儿八经的侍郎自然是有所差别的,楚大人心中满意,更不会对苏源有什么意见了。

“借你吉言,楚某还要去礼部做交接,先行一步。”

苏源拱了拱手,送楚大人离开。

出门打了壶热茶来,兑了去年的茶叶进去,就坐下开始处理公务。

该批复的公文挨个儿批复了,该下派的差事也都下派出去,等苏源处理完小山般的公务,只喝杯茶润润嗓子的功夫,下值的钟声就响了。

苏源揉了揉酸痛的肩颈,起身回家去了。

途经武器铺子,苏源想到元宵,下意识往里面看了眼。

临近傍晚,武器铺子里头没多少人,苏源一眼就看到着一身银朱色长裙的宋和璧,以及桃红色的元宵。

苏源叫停了马车,刚走进铺子,却发现一人拿着绳镖朝元宵走去。

“元宵你瞧,这个如何?”

苏源视线凝在那男子的脸上,眸光微暗。

一个箭步上前,拱手见礼的同时,不着痕迹把元宵护在身后:“见过王爷。”

这一声极轻,却让怀王敛了笑:“原来是承珩啊。”

苏源微微一笑,看向宋和璧:“买好了吗?”

宋和璧心领神会,点了点头:“买好了。”

“天色不早了,王爷也快些回家去吧,别耽搁了用饭的时辰。”苏源颔首示意,又看向妻女,“咱们走吧。”

拿着两款轻便小巧的武器,去柜台付了款,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

注:[1]来源网络,差不多是这个意思,稍作调整。

[2]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