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旋即正色道:“我也正有此意。”
苏源弯了下唇,二人一道租马车去了。
租的是最便宜的马车,车厢内空间狭窄,两个人加上书箱和包袱,几乎挤得满满当当。
赶路时车厢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有种下一刻就要坍塌的错觉。
随着雪越下越大,甚至有碎雪从头顶落下。
苏源也是感觉到头顶湿润,一擡头才发现车厢顶部裂了老大一条缝,因为在角落的缘故,他们之前都不曾发现。
摸了把潮湿的头顶,苏源忍不住道:“真是便宜没好货。”
他就说怎么这家马车这般便宜,订下时周围人眼神有点奇怪,敢情是把他们当成冤大头了。
方东递来一张巾帕:“擦一擦,不若源弟坐到我这边?”
苏源一边擦拭头发,一边摆手道:“不必了,把它堵上就好了。”
方东不再强求,帮着苏源堵上缝隙。
之后一路上没再出什么状况,待平安归家,已到申时。
杨河镇倒是没怎么下雪,只在地上屋顶落了浅浅一层,脚踩在上面,可以听见咯吱声响。
苏源背上书箱,又取来包袱,转眸意味不明地望向车夫。
车夫自知理亏,讪讪笑着,带着几分讨好。
苏源见他冻得脸都紫了,身上脸上也都落了不少雪花,无奈一叹:“你赶紧回去吧。”
“欸,欸,好,多谢童生老爷!”再三言谢,才驾着马车离去。
雪势极小,苏源也没再撑伞,和方东往点心铺子走去。
“客人您的蛋黄酥,拿好慢走!”苏慧兰把打包好的点心交给客人,又问下一位,“您想要什么点心,前些日子刚出的蛋黄酥就很不错,其他的也都……”
“娘。”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语调,苏慧兰险些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擦手的动作一顿,她急忙擡头。
入目是源哥儿清隽的眉眼,嘴角携着浅淡笑意,清泠又不乏温雅。
半年不见,源哥儿长高了不少,身量愈发修长,蓝白学子服衬得他如同青松白杨,笔直伫立。
苏慧兰揉揉眼睛,不确定地喊:“源哥儿?”
声音发颤,难掩激动。
苏源笑着应一声:“娘,我回来了。”
苏慧兰也顾不上其他,忙拉着苏源和方东进来:“冷不冷啊,怎么回来的,哦呦今天正好下雪,你们怎么不等两天再回来……”
总之就絮絮叨叨说着,眼睛一直盯着苏源,怎么也瞧不够。
一旁的客人促狭道:“掌柜的见了儿子就忘了咱们。”
“你算个啥,这二位可是童生老爷,人大老远跑去求学,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也该高兴高兴。”
众人忍不住哄笑,善意地道:“掌柜的赶紧进去吧,让小赵给咱们拿就成。”
赵荷花立刻上前应付客人。
苏慧兰见状也放下心,转而看向方东:“你娘在屋里头做点心呢,你自个儿去吧。”
方东也急着见他娘,道谢后急吼吼走去了后院。
苏源则任由苏慧兰拉着去了厨房,不明所以地问:“娘您带我来这干什么?”
他书箱和包袱还没放呢。
苏慧兰也注意到这一点,忙摆手:“那你先去把东西放下,赶紧来啊,娘做了好吃的。”
苏源眨眨眼,心领神会,小跑着过去把行李搁下,又匆匆折返:“娘您做了啥?”
苏慧兰顺势揭开锅盖,夹了一筷子猪肝喂到苏源嘴边:“尝尝?”
这不是接近年关,她想着源哥儿这些时日也该回来了,就提前买了些东西回来,反正都是荤菜,洗净后切好丢进锅里,加上卤料,卤了一大锅卤味。
反正卤味里放了不少盐,存得时间久,个把月也不会变质。
苏源也不矫情,一口咬住。
卤料放得很足,再加上他吃惯了苏慧兰的手艺,只觉得满口留香,二话不说竖起大拇指:“绝!”
苏慧兰笑得合不拢嘴,又去灶塘点火:“早上就做好了,没想到你会回来,我要是知道,肯定给你放锅里温着。”
苏源倒是无所谓,卤味凉的热的都能吃,各具风味。
拿起锅铲把卤味翻了几个转,又听苏慧兰说:“等会把东哥儿叫来,你俩一块吃点。”
苏源一口应了,待卤味热了,去工作间叫人。
方东一开始婉拒了,只是苏源坚持,只好跟上,二人顶着细碎的雪花钻进厨房。
苏慧兰已经盛了两小碗卤味,正往里面加卤汤:“快来吃,凉了就硬了,用源哥儿的话说,口感就不好了。”
苏源笑笑:“谢谢娘。”
方东也跟着说:“谢谢婶子。”
“你们先吃着,我去前头帮忙了。”
年关将至,生意好了不止一点,赵荷花一人肯定忙不过来。
厨房里有一张小桌,苏源方东面对面坐下。
浅尝一口卤肉,苏源抻长双腿,神色放松:“还是家里好。”
“谁说不是呢。”方东抿着排骨,“可是咱们只放半月,过了年又要回去了。”
苏源瞪他一眼,却没什么凶气:“就不能让我继续待在幻想里?”
方东笑着告罪:“是我的错,还请源弟原谅则个。”
苏源捏着筷子又吃一口:“就是为了这口吃的,咱们都得好好读书,日后一家人整整齐齐,可比饭堂的砖块好吃得多得多。”
方东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半晌后才明白,失笑道:“那馒头……好吧确实很像砖块。”
又长又硬。
两人有说有笑,很快吃完了卤味。
刘兰心手里的活儿也干完了,正好外面雪停了,母子二人就赶忙坐牛车回村去了。
苏慧兰关了铺子,穿上襜衣去做晚饭。
因着源哥儿回来,她心里快活,一个人硬是忙出了热火朝天的场面。
苏源把院子里的积雪扫了,跑去厨房门口:“娘您知道梁家的事吗?”
苏慧兰背对着他切菜,头也没回:“这事儿闹这么大,咱家又是开门做生意的,能听不到吗,当天晚上就听说了。”
时至今日,梁家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再是什么三缄其口的存在。
梁守海被流放的那天,苏慧兰还高兴地吃了三大碗饭。
“我可真没想到啊,姓梁的这么富,当初我还在的时候可半点福都没享过,口口声声说什么我作为县令夫人要以身作则,带头简朴,真是男人的好一张臭嘴!”
“不过幸亏我当时没享福,外人也都晓得我过得什么日子,眼下他们一个死一个流放,就咱俩好好的,嘿你说气不气?!”
苏源抿嘴笑,上去帮着洗菜:“咱们之后会越来越好的。”
“那是自然,源哥儿努力读书,娘努力赚钱,回头给源哥儿买宅子娶媳妇。”
苏源差点被口水呛着,连咳几声:“娘我才十一,还早着呢。”
苏慧兰也没再说,加快手上的动作,麻利地做好晚饭。
“前几天我去县里送点心,恰好看到了县令大人,还是个年轻后生呢。”
随着杨河点心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县里都有不少人家过来订点心。
有时候忙不过来,就跟对方约定好哪天送过去。
苏源也没在意,只要不是梁守海,谁来都好:“希望是个好官。”
苏慧兰把菜盘子往苏源那边推了推:“过两天就要回村了,你要不要去拜访一下季先生?”
苏源喝一口粥,点头道:“原本就想着明日登门拜访,左右私塾也快停学了。”
“那你带几根香肠过去,还有腊肉,上次你翠花婶子还带了干笋给我,你也带些过去。”
苏源自无不应,吃完饭又就着油灯把教谕们留下的课业完成一部分。
待苏慧兰回屋,心神一动,进了自习室。
时隔半年,苏源再一次回到这里。
内里的陈设依旧如初,沙漏不知疲倦地流淌着,在底端积聚了浅浅一层。
顶端亮着荧白色的光,三个字忽闪忽闪。
苏源按照习惯将书本笔墨摆好,目光落在“一倍速”上。
快了,再有两年不到,他就能参加院试。
如无意外,只要他考中秀才,自习室就能升级了。
一倍速变五倍速,效率提高得可不止一星半点。
有动力就有行动力,苏源摊开书放声朗读,一手执笔,不时在旁标注着什么,面容沉静而专注。
又到亥时,苏源见好就收,置笔合书,自觉眼睛有些酸涩,便做了一套眼保健操,才出自习室。
窗外似乎又下起了雪,窸窸窣窣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躺在阔别已久的床上,苏源翻个身,很快睡去。
次日一早,苏源就带着提前准备的年礼前往私塾。
季先生刚用完早饭,正要去班里看看学生,一出门就遥遥看见了苏源。
他立刻放人进来,瞥见苏源手里的东西,叠了叠眉:“昨天刚回来?”
苏源嗯了一声:“明日学生就要回村了,提前来探望先生。方东本也打算今日来私塾,只是雪天路滑,便改了主意,可能要到年后才能来。”说着把年礼奉上。
季先生也没说什么,领着苏源去了书房,上来就是一场面对面的考校提问。
苏源应对如流,过程中也没出什么差错。
“不错。”季先生轻描淡写地评价,又没头没尾来了句,“知道你为什么去府学吗?”
苏源忪怔了一瞬,不是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