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苏源不语,默默把身边的人筛选一遍。
季先生微微阖目,开门见山道:“是知府大人。”
苏源垂在身侧的手指动了动,面上愕然一闪而逝,这位他还真没算进去。
“知府大人担心当初那件事影响你准备院试,就让我建议你去府学读书。”
又唯恐引起梁守海的怀疑,索性把私塾所有的童生都打包送去了府学。
这弹劾奏章一来一回,期间林璋又给梁守海找了点事做,让他无暇顾及苏源。
等他忙完,朝廷的问责已经下来。
季先生说得隐晦,苏源却了然于怀,明白那件事指的什么。
短暂的诧异过后,很难不动容。
梁守海是他血缘上的父亲,对他从头到尾只有利用,让他认祖归宗也不过是拿他做筏子。
而他与林璋无亲无故,不过几面之缘,林璋却在弹劾梁守海之余考虑到他的情况,护他免受渣爹荼毒。
对比之下,高下立现。
苏源百感交集,深深作揖:“多谢先生与知府大人关照。”
“起初我并未想到让你去府学,也算是我的疏忽,还得多亏知府大人。”季先生坦白说道。
苏源笑了笑,他又何尝不是。
只想着检举梁守海,却忽略了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
说到底还是知府大人深识远虑,走一步看百步。
实在是书房内的气氛过于压抑,季先生有意转移话题:“前些日子你让唐胤带回来的笔记,我从头到尾翻看一遍,确实比我讲的要详尽许多。”
倒不是季先生逊人一筹,而是私塾里的学生大多是白身,有些甚至还未下场考过县试。
反观苏源,他时下接受的是针对院试的教育,二者涉及面不同。
总不能给一个小学生讲高中课程,那他估计得哭出来。
思及此,苏源面色稍缓,索性就笔记上的内容展开讨论。
季先生打从一开始就很看重苏源,也不觉得两人年岁相差太多,对方没资格与自己辩论,反而兴致勃勃地翻开笔记,凝神聆听。
一场辩说下来,二人皆有种酣畅淋漓的痛快。
再一看天色,竟已到辰时。
季先生匆忙拿上书本起身:“我该去上课了。”
虽意犹未尽,却不能放着那些学生不管。
苏源拱手:“那学生就先回去了。”
季先生应好,大步走了出去。
苏源紧随其后,没走多远就见唐胤弓着腰从茅房钻出来。
他素来眼尖,老远瞧见身着青袍的苏源,又惊又喜:“源哥儿!”边喊边朝这边跑来。
苏源叫停他:“你赶紧回去,该上课了,咱们择日再聚。”
唐胤似乎察觉到什么,一扭头,季先生正一脸严肃地立在甲班门口,手上的戒尺蠢蠢欲动。
戒尺未到,手心先疼了。
唐胤连应承都顾不上,拔腿就跑。
苏源失笑,又见季先生朝他挥了挥戒尺,便转身离开了私塾。
路过仁心医馆,却发现有人踩着梯子摘牌匾。
门口有不少百姓围观,指指点点,低声议论。
苏源脚步微顿,听了一耳朵。
“这仁心医馆可算倒了,真是大快人心!”
“不是说医馆背后有曹员外吗,怎地倒了?”
“你多久没来镇上了,曹员外早早就没了,坟头的草都有两寸长了。”
“家里头起房子,得有个把两个月没来镇上了。”
“难怪呢,这不是县令大人奉命搞什么整顿,咱们县里好多富商都倒了大霉,曹家以前跟梁贪官走得近,第一个被拿来开刀了,那什么绸缎庄米铺都关门了,这仁心医馆也是其中一个。”
“曹家以前多富贵,出门都是有丫鬟小厮的,那排场风光的嘞,沦落到今天这地步,还真多亏了梁贪官。”
苏源眉梢轻动,回过头看了眼仁心医馆已被摘下的牌匾。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县令上任自然要树立威信,和梁守海勾连最深的曹家自然而然地被拎出来杀鸡儆猴了。
这样挺好,曹安若地下有知,棺材板铁定压不住。
苏源踩着积雪迎着朝阳,促狭地想着。
今日是年前最后一天营业,苏源回到铺子上,正巧有位嗜点心如命的客人一口气买了好些回去。
苏慧兰深知点心变干后会影响口感,好心劝一句,对方却不以为意地说道:“放心吧掌柜的,我家十几口人,再分一点给亲戚邻里,可不一定能留到三四日后。”
苏慧兰只得取来油纸,将这几十块点心包上。
苏源在一旁帮忙,不时有客人上来搭话,无非是读书累不累,下次考试啥时候,有没有把握,争取一次考上秀才给你娘长脸云云。
苏源全程笑着,待午时吃饭才得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