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1 / 2)

三省六部

刘璃当然不可能任由那些豪绅继续闹下去,毕竟自己的时间有限,不值得为那些豪绅地主浪费自己的时间,她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呢。

想要解决这些土地主,最好的办法就是杀鸡儆猴。

但如果真的要抄这些土地主的家,将他们的家财充公,却又不能用阻挠改革变法的由头。

“能成地主豪绅,这背地里少不了会有腌臜事情,殿下随便找一个由头都可以让这些豪绅乖乖听话。”这会倒是霍光主动给刘璃献计了。

听闻霍光所言,刘璃指尖微微动,轻轻的点了点面前的桌案,直言夸赞道:“霍侍郎好计策。”

如此一来,她不仅能够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还能名正言顺的处置了那些反对自己的豪绅。山高路远,这些豪绅就算背后有长安城内的世家撑腰,只怕也无济于事。

况且,自己这也算是劫富济贫,百姓们恐怕也乐得看见这样的场面。

想到这里刘璃看向霍光的眼光也逐渐深邃了起来,暗道这霍光不愧是未来的权臣,想出来的办法也是如此滴水不漏的,也难怪就连桑弘羊那样有些城府的,跟在汉武帝身边那多年的老臣,在最后的历史上也败于他手。

仔细想想,如果刘璃真的以阻止改革的事情,处理了那些豪绅地主,只怕日后不管在分田地还是在收税上面,都要被使绊子。

倒不如拿捏住这些人的把柄,何不愁这些土地主乖乖听话?

如今东海中人才还在持续招揽中,刘璃勾了勾唇道:“那这件事情就辛苦霍侍郎跑一趟了。”刘璃相信以霍光的心机和手段,这件事情对他来说一点也不难。

霍光站在殿中,掀起眼皮看了高位上的刘璃一眼,似乎不太情愿却也没有拒绝,擡手作揖:“诺。”

刘璃看着他单薄又颀长的身姿,心中暗自感叹他今年也不过十七岁,却有如此心计,也不知道对于自己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想着,她不免仔细打量起他的五官。

到底和那人是同父的兄弟,眉眼五官确有几分相似,但这兄弟二人的气质大不相同。比起霍去病的英气,眼前的霍光身上多了几分儒生气质,抛开他别扭的性格不谈,倒也算是个俊俏的少年郎。

只是这眉宇间多少带着一些凉薄,是与他兄长最大的不同。

“殿下如果没有其他事,小人先告退了。”霍光顶着刘璃的目光,面不改色的擡手作揖。

刘璃微微颔首,又道:“你可以去找陈将军调些人保护你行事。”

“谢殿下。”他又道了一声谢后这才转身离开,似乎还能感受到她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他不自觉的挺直了腰身,昂起头来向外走,那背影仿佛都变得有些高大了。

刘璃注意到他这微妙的变化,轻轻的笑了笑。

豪绅的事情交给霍光去解决了,刘璃自然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她已经向刘彻申请了调用石油过来了,还有各种制造火药的原材料,日后她炸山取矿不免需要这些。

从上林苑带来的那批技术型人才,也安排妥当了,只需要等原材料收集全了,就可以开工造物了。

不过刘璃也知道不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改革这种事情还是要慢慢来。等她闲下来的时候,陈非已经将厚厚的一沓各地才子的答卷给她送来了。

刘璃顿时有一种自己变成了批阅答卷老师的错觉,脑袋难免有些抽疼。她擡眸看向陈非,笑着问道:“陈非哥哥,要不你坐在一旁和我一起审阅,帮我分担一些?”

事关东海国日后官员的选拔,刘璃可不敢掉以轻心,这里的每一份答卷她都要仔细的阅读才行。

陈非一脸爱莫能助道:“公主,我没有念过书,恐怕帮不了你了。”

刘璃微微一窒,最后讪笑道:“倒是我忘记了。”

“公主平日对朱太守夸赞有嘉,为何不让他来?”陈非开口建议。

刘璃眼前一亮,连连点头说道:“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她连忙让陈非去一趟郡守府,将朱山拊给传来帮她一起“批阅试卷”。

朱山拊是带着手下县丞一起来的,甚至还向刘璃推荐了一下他的这位县丞,据说这位县丞通晓《春秋》等等历史读物,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也了熟于心,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儒生。

在刘璃看来,儒不儒生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干才行。不过让刘璃比较意外的是,朱山拊推荐的这个县丞看上去竟然更为年轻一点。

“吴县人沈御拜见大王,大王万安。”那县丞规规矩矩的在刘璃面前拜下,目不斜视不敢乱看。

刘璃淡笑道:“免礼。”眼前这位叫沈御的县丞看上去也不过二十六、七岁的模样,身上穿着素净的衣服,面红齿白的模样倒是挺周正的。

既然是朱山拊推荐来的,刘璃自然也要给三分面子,反正她现在身边缺少可信之人,倒不如先将这两人培养成心腹。

刘璃让身边的宫女将这些“试卷”分给两人,并给他们赐了座位。朱山拊和沈御也没有多问,尽心尽职的开始帮刘璃甄选人才。

三个人一起看这些东西,工作量倒是瞬间减轻了不少。此时此刻,刘璃突然有些能够理解封建帝王为什么要选亲信来帮忙处理朝政了。天下诸多事情都压在皇帝一个人身上,若不找信任的人来分担,只怕真的要被活活累死。

但是皇权又具有排他性,当皇帝给予一个人的权利过多的时候,难免就会对其产生不信任。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利更叠,差不多都是遵循这个道理。

刘彻想要从丞相手中夺回政权,于是开始在朝中建立一支听从他的内朝,大臣们想要上书天子就要通过天子身边的尚书来传递消息。于是丞相的权利被架空,尚书的权利不断的扩大。

发展到后来,尚书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丞相,皇权再次受到了威胁。

到了隋唐时期,就出现了中书省和门下省来和尚书省相互制约抗衡。再到后来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制度,以及清朝的军机处等等,都不过是不同时期的帝王为了集中皇权而做出的调整和补充。

如今刘璃打算暂仿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先将尚书省之下的六部二十四司的官员给一一安排就位了。这些基本官职人员就位之后,再适当的进行调整,那么整个东海国差不多就可以运作起来了。

朱山拊在工作之余,鬼使神差的悄悄擡头看了一眼高座上,正在认真查阅的东海王,心里不免多出了一些钦佩和赞赏。

一开始在接待这位来自长安的公主时,他还担心陛下是在拿他们这些郡守开玩笑,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安排了一个诸侯王过来,关键还是一个女郎。

初初见到她的时候,朱山拊有被这位公主的外貌所惑,他还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女郎。可后来看见她想出来的新政,饱读诗书的他都不由为之惊叹。

这位公主似乎真的有想要为百姓做点事情!而且那摊丁入亩的政策,又是何等的旷世之举!

难怪陛下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册封她一个女郎为诸侯,甚至还给了她治国之权。

处理地主豪绅以及招揽人才几乎是同时完成的,这让刘璃不得不佩服霍光的办事能力以及速度。

且说他直接就去了庐江郡,探访了几家闹得最凶的地主,而后又安排人调查了一下,便也抓住了这些家族的把柄。

他过去的时候,直接从军中掉去了五千士兵。那些都是正儿八经上过战场的兵,不管是县衙官吏还是豪绅家的打手,见了他们也都只有瑟瑟发抖的份。

霍光也不废话,直接叫人列出了那户豪绅家的十大罪状,甚至还找来了人证,逼得那豪绅家主不得不认罪。

最后那豪绅一家,犯了重罪的直接判了斩首,轻罪的就被发配去牢里当徭役。家中的钱财自然就全部充公,而他们家中的田地,日后将会被平等的分给村子里的村民。

一时间倒是叫百姓们拍手称快,甚至希望这位叫霍光的特使大人再多杀几个豪绅。

其他跟着一起闹事的豪绅见状直接就蔫了,毕竟他们家大业大,背后少不了一些肮脏事情,若真的被查到了保不齐也会被砍头。

钱财虽好,可命没了,一切都没了。

于是闹腾最凶的庐江郡安分了,消息辗转传到了其他郡县,那些豪绅们哪里还敢再闹事?自古民不与官斗,更何况现在要处理他们的,是他们的大王。想到这里,这些人又不免觉得这东海王也太狠了,孔夫子诚不欺我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也有些地主不甘心想闹腾到长安去,但是很快就被他们的县令给劝诫了下来。因为之前有人同样不甘心,上书天子控诉东海王,结果天子不仅不降罪,还直接将告状的人给撤职了。

他们便知,陛下给予东海王的权利之大。

当然了,不管在哪个朝代都会有二五仔。很快东海国改制的消息,就被传到了隔壁的东越王余善那边。

自战国时候越国人便是骁勇善战的代名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越国后人。余善作为越国后裔,也继承了先祖的的品质,其实早在他杀了自己的兄长郢的时候,他的野心就在不断的膨胀。

只不过那个时候闽越的国力还不能于汉廷相比,所以他便做出了和先祖一样的选择——卧薪尝胆。

闽越国和汉朝廷相安无事了将近二十年,如今的闽越终于兵强马壮了起来,余善自然有些蠢蠢欲动。之前好几次都在边境试图和大汉军队制造摩擦。

本来以为汉朝廷的天子会忍不住,结果那大汉的皇帝不仅没有派兵过来,甚至还在他的隔壁,新设置了一个诸侯国。

更要命的是,居然安排了一个女娃娃来当诸侯王。

余善有点搞不懂刘彻的这个操作了,难道大汉已经没人了,所以才会派个女娃娃来这边吗?不管真相是什么,他可不能掉以轻心!

且先不管隔壁闽越国知道这个新成立的东海国君主是个女郎,刘璃这边已经将甄选出来的几十个入仕的官员给敲定了下来,清一色的年轻面孔。

年长的不超过三十五岁,年少的不过十八岁。这些人都是在答卷中答案比较出彩或者让刘璃满意的,刘璃自然不想错过他们的才能,在亲自接见过他们之后,便给他们安排了相对应的官职。

当然也有一些清流,不屑于在女人的管制下为官,便在朝堂之上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留下当官,并且还斥责刘璃不该当这个东海王。

刘璃听闻此言也没有生气,最后笑着说:“你若是不服孤当这个东海王,可以去长安面见天子,将你意见和牢骚都告诉天子。”

见对方不说话,刘璃的神情也渐渐冷下来:“真是白瞎了你的才华,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孤留下你们答卷,邀请你们入王宫是看得起你们,若是不愿在孤的管制下为官,大可不必过来。怎么?你们是刚刚知道东海王是女子吗?偏偏跑来孤面前犯一下贱,心里舒坦了?”

天子册封东海公主为诸侯王的是消息经过这几个月的传播,恐怕整个大汉都知道了。刘璃离开长安的那天,长安城的百姓还来送她呢。在长安深受东海公主恩泽的百姓,哪个敢说东海公主不配为诸侯王?

一席糙话让座下的仕子们各个面红耳臊,他们没想到堂堂大汉的嫡长公主,骂起人来竟然如此泼辣。但他们又觉得公主说得甚是有道理,不想入朝为官,大可以不去答卷甚至不过来,毕竟公主从未强迫他们。

大家既然来了都是想入仕当官的,又何必在公主……不是,东海王面前自讨没趣呢?毕竟他们也早就知道东海王是女郎了呀。

想到这里,大家不免纷纷谴责的看向刚才对东海王出言不逊的几个人。

“孤看你们的身份大多是贫家子,你们能够写出叫孤满意的答卷,想来平日里也没少看书学习。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如果不是孤给了你们为官的机会,只怕你们有一肚子墨水也无人赏识吧。”

处在高位这么多年了,刘璃多少也会一点PUA的技巧。

以前大汉每年还规定各个郡县必须推荐多少人才上报朝廷,但是这些名额基本上都被和县令有关系的人给占了,哪里还轮得到他们这些家里不太穷,读得起书但也不太富庶的人家呢?

如今东海王甄选官员,凡有治国爱国之心的学子都可以通过考卷入仕为官,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如今倒是被这些自诩清流的家伙给破坏了,实在可恶。

这时突然有人站出来,向刘璃作揖鞠躬,腰都弯成了九十度表态道:“小人楚忠愿追随大王。”

刘璃扬了扬眉,虽然对眼前的人没什么印象,但敢于第一个站出来的她也会适当的提拔成为“自己人”。

“楚忠,倒是个忠心的,孤允许你在六部之中任意选择一个职务。”刘璃的脸上又露出一丝笑意,算是给这个叫楚忠的仕子一个特权。

在这些人入朝之前,刘璃便将六部二十四司各个职位未来具体要做什么事情叫人给他们讲清楚了。大家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官职名称,待知道具体的职务内容后,又觉得有些新鲜。官员各司其职,制度也很完善,各个方面都关照到位了。

楚忠道:“小人记忆力不错,想去户部为大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