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2 / 2)

听到刘璃这么说,倒是有不少人蠢蠢欲动。却又听刘璃说:“若你们之中有谁越过孤,而请奏天子,那么我就视作你自动放弃如今的官职。”

众人:“……”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对于这个政策有意见的人,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自己的异议了。倒也有县令真心发问:“重新给百姓分配土地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势必要重新统计户籍,还要丈量田地。再过一个多月就要秋收了,只怕会有困难。”

刘璃赞许的点了点头:“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既然有困难你们就各抒己见想办法解决。大家都是一县之长,难道这么一点小小的难题都攻克不了吗?”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的问题,她倒是有办法解决,但作为统治者,她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去查资料解决,那不得累死自己吗?

所以她必须筛选出一些人才来,初步建立东海国中,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

“你们好好商议吧,明日给出你们的答复。”刘璃说罢,双手负在身后颇有气势的离开了这个临时的办公大厅。

大厅外面,陈非带领着几个将士守在门口,见到刘璃出来,众人行礼:“大王。”

刘璃微微颔首,对陈非道:“陈将军你带几个人陪我去外面转转吧。”

陈非:“诺。”

这几日刘璃一直呆在郡守府里,还没好好的去吴县看看。吴县曾经作为王都,很明显比其他几个县要繁华一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

若是和长安洛阳这样的大都市比起来,那就差太远了。

刘璃坐在马车里,陈非亲自为她驾车,马车辆车还有卫兵跟随。他们从城东逛到了城西,最后还出了城去了乡郊。

顺着官路走,路的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刘璃靠在车门口笑着说:“都说江南山水好,没想到还真不错。”说着她也干脆坐到了外面的踏板上,看着马车外的风景。

陈非侧头看了看刘璃脸上挂着的笑,声音沉敛:“公主心情不错?”

刘璃听罢点了点头:“是呀。”

“因为刚才的议事?”

“嗯。”刘璃抿了抿唇开口道:“今天的进展还挺顺利的,但我知道以后会越来越难。”她眺望着远方的山水,淡淡的说道:“我也想缔造一个大汉盛世呢。”

他听到了她心中所以愿,滚了滚喉咙开口道:“公主一定可以如愿的。”

刘璃笑了笑,目光瞥见远方那一大片绿油油的,生长在河边的芦苇。像是想到了什么,刘璃的眼前一亮,指挥着陈非将马车驾驶过去。

马车从官道驶入小道,左手边的河岸几乎是一片绿色,那芦苇一样高高的野草疯狂生长无人问津。

刘璃让陈非停车后,她直接跳了下去,往这“芦苇荡”中去。陈非纳闷,却也带着侍卫紧随其后:“公主,你这是要做什么?”

刘璃转头笑眯眯的看向陈非道:“我好像发现好东西了。”她指着一株“芦苇”道:“你来,拔一个这个东西出来。”

陈非听从刘璃的指挥,伸手拔了一根,不明所以的递给她:“公主要这物做什么?”

刘璃接过他递来的东西,一一将上面的外皮拨开,最后发现了最里面娇嫩的根茎,她眉眼弯弯,扬着手中的东西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很明显陈非不知道,跟随而来的侍卫更不知道。刘璃道:“这个叫蒲草,又叫蒲菜,很好吃的一种食材!”

蒲草生长在河边,虽然和芦笋有点相,但并非同类。蒲草的根茎非常的鲜嫩,可以食用,生吃甚至可以止消渴、补中气、活血脉,是难得一见的佳肴。

这道菜的起源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梁红玉,在金国安排十万精兵攻打淮安城时,因为城内没有粮草食物了,梁红玉发现马食蒲茎,所以取了蒲菜的根茎作为食物,解决了没有粮食的困境,最后打败了金兵。

从此蒲菜一举成名,后来还成为了淮扬美食的代表。

刘璃转眸看向这河边一大片的绿油油的蒲菜,只觉得开心,她拍拍陈非的手臂道:“走,我们回去,然后安排将士们过来将这些蒲菜都采了,今晚给大伙加餐。”

侍卫听说加餐,自然非常高兴,连回去的步伐都加快了许多。

重新坐上马车,刘璃摆弄着手中的蒲菜,还一边给陈非科普道:“这东西基本生长在沼泽河湖以及浅水中,以南方水乡最多。长安应该也有,但是没有这边多。”

要说最有名的蒲菜,还要属江苏淮安,据说那边的蒲菜种类丰富,口感清爽嫩脆若笋。刘璃想着,日后倒是可以去往泗阳郡一趟,和泗阳郡守做个蒲菜的买卖。

刘璃这一趟出去,来回也不过一个时辰。朱山拊见她回来了上前拜礼:“大王,各县令都已经回房商议了。”

刘璃微微颔首:“不错,希望他们明日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朱山拊又道:“再有三日,王宫便能修缮好了,大王要去看看么?”

王宫的事情暂时不着急,刘璃将手中的蒲菜递给朱山拊:“朱太守可知这是何物吗?”

朱山拊盯着蒲菜看了半晌,摇头道:“下臣不知。”

“这就是生长在湖边很常见的芦苇。”刘璃扬了扬眉道:“但又不是芦苇,这个是可以食用的芦苇,名唤蒲菜。”

朱山拊听得有些云里雾里,刘璃抿了抿唇道:“朱太守,你可以安排县丞带着人跟随我的侍卫去,就知道我说的究竟是何物了。”

毕竟蒲菜生长在水边,在吴县人看来,实在是太常见了。刘璃则是准备等他们将蒲菜都采回来了,再来教他们要如何用蒲菜做菜肴。

郡守府的厨子在刘璃的指挥下,烧出三道和蒲菜相关的菜肴,分别是蒲菜煎蛋,奶汤蒲菜以及蒲菜烧肉圆。

因为侍卫们几乎将刚才那条河边所有的蒲菜都采摘来了,所以今天晚上整个郡守府的人都尝到了这个新鲜的蒲菜吃法。

大家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河边最常见的野草,居然还能如此鲜嫩好吃。就连其他地方的县令都忍不住来打听,这是什么东西。

在得知是河边的野草后,各人神情有异,但吃完了还想再来一大碗“野草”。

其实蒲菜作为菜肴的精髓就是要多放油,只有油多了才会入味。而西汉这个时候,油还是奢侈品,也难怪就算人们发现这东西没有毒,但也不会去食用了。

第二日,刘璃再召集众位县令来开会的时候,大家倒是活跃了不少。虽然也有人提出了意见,但是都不行。

其中最为直观的问题就在于,重新丈量分地的细节。刘璃适时候说道:“这样吧,你们都回去,然后在各个县里张贴告示,将摊丁入亩的税收方式贴出来,并招揽能够解决这件事的人才,只要能解决给百姓平均分田,孤便委以重任。”

众县令只得点头称是,而后纷纷向刘璃告辞。

之后几日,刘璃安排人将新鲜的蒲菜打包好,顺便将烹饪的办法写了下来,一起送去了长安。给远在长安的帝后也尝尝这未来的淮扬美食。

然而和刘璃送去的蒲菜一起抵达长安的,还有弹劾刘璃擅改政令的奏疏。奏疏上言辞凿凿的控诉了东海王企图越过陛下改变赋税,并且还附上了摊丁入亩的细则。

宣室殿中,刘彻一边品尝着这个鲜嫩美味的蒲菜,一边看着从丹阳郡送来的弹劾刘璃的奏疏。

苏文小心的站在旁边伺候着,见天子神情愉悦的看着奏疏,心里一时七上八下的。

所谓天子近臣,苏文早一步看到了奏疏的内容,自然知道这里面都是说东海王坏话的。本以为天子看了之后会勃然大怒,却不想天子不仅没有生气甚至还很愉悦。

“这叫什么,如此鲜嫩好吃。”刘彻品尝过蒲菜后,大为称赞:“哈哈哈,不愧是朕的阿璃,就算远在南夷,也不忘记给朕送来好吃的。”

苏文在心里擦了擦汗,而后连忙附和道:“公主……不是,东海王孝心,天地可鉴。”

刘彻将奏疏丢给一旁的尚书:“你看看,阿璃的这个摊丁入亩政策如何?”

尚书处的几个官员连忙将奏疏接过来逐一查看,许久后他们皆是称赞:“公主……额,东海王此举甚妙呀。”

而后几个人你一眼,我一语的又讨论了起来,刘彻慢慢的听着,神情也越发的舒展开,最后他只道:“阿璃的想法古怪又独特,此摊丁入亩,确实能很好的解决百姓赋税的问题,只是那些豪强地主,怕不会让她轻易如愿。”

自己的女儿,刘彻还是了解的。这项改革固然是好,但是如果没有强硬的手段,去对付一下地方豪强,只怕会很难进行下去。而阿璃究竟能不能,对豪强地主下狠手呢?

刘彻突然很期待。

刘璃很快便知道自己被治下的官员给弹劾去中央了,这若是换成其他诸侯王,只怕要被刘彻安上一个谋逆的罪名了。得亏刘璃身负任务,也得到了刘彻的默许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至于弹劾刘璃的官员,直接被千里之外的天子给罢免了官职,新的县令一职务交刘璃自己选择。

陛下竟然如此袒护东海王?很快那些有异心的官员就意识到了,东海王说的都是真的。只怕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授意,不然陛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安排一个公主来就国当诸侯王呢?

要知道这可大汉百姓心中最有神权的嫡长公主啊。她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一定有她的道理。

此时的刘璃已经带着自己的人和士兵一起搬离了郡守府,住进了已经修缮好的王宫。

这个王宫显然是不能和未央宫相比的,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个小王宫了。前面有议事的大厅,还有书房。

王宫后面还有寝宫,甚至还有后宫。总的来说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这个自己要居住五年的地方,刘璃还算满意。

她这次就带了两个婢女,所以王宫里还要招聘一些婢女,王宫的安全方面就交给陈非去负责了,有从长安带来的五万士兵,刘璃还算安心的。

一切事情都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等王宫里的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刘璃便开始着手选拔官员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察举制推荐上来的人,难免会有一些裙带关系在其中。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她能够有一双慧眼识珠的眼睛了。

刘璃将这件事情交给霍光去办,她对霍光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霍光目前在东海国的作用,其实就相当于是丞相吧,只不过没有丞相的名号罢了。

她让霍光想出几道关于治国方针,或者国家改革的题目来,交由各郡县去落实。

所有能人才子都可以答题,回答得好,就有机会获得东海王亲自接见的殊荣,最后甚至可以入朝为官。

这一举措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变强大,从而在列国招揽人才。最后秦孝公得到了商鞅,积极的进行变法改革,从而使得秦国成为列国中最强大的存在。

霍光擡眸看向坐在王座上的刘璃,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知道她在使唤自己,可他莫名的愿意听从她的使唤。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并非空有其表,她是真的在用心的想要为百姓做点事情,想要改变大汉。

“霍光,你怎么还愣着?还有其他事情吗?”刘璃见霍光杵在原地不动,便出声提醒他:“这件事情你要尽快落实好,希望在秋收结束后,孤的朝堂上能够站满了人。”

霍光微微回神,擡手道:“诺。”虽然如此但态度却不是很恭敬。

等霍光离开后,桃枝见殿中无人,这才小声道:“公主,霍侍郎对你也太不敬了。”

刘璃挑了挑眉:“怎么不敬?他不是向我作揖了吗?”

桃枝挠挠头:“可奴婢就是觉得,霍侍郎好像很不屑的样子。”

刘璃笑而不语。

霍光对自己的好感度一直停留在10点上,也不知道这个家伙脑袋里究竟想的是什么。

很快五个郡的百姓们基本都知道摊丁入亩的事情了,紧接着县令邀请重新登记户籍,日后会按照家家户户人口的多少来分配田地。

而且这次人口登记之后,以后就算百姓家里有了新生命,也不会再收取人头税了,而是按照分得的天地大小来收税。百姓们听闻这个政策之后,各个奔走相告,心里都在计算着,自家的几个人能够分到多少地。

此时百姓们恨不得立马回家造娃,在户籍登记的时候才能多分到一些土地。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豪绅地主家基本上都占了一很多土地,如果真的按照人口来分田的话,那才能分到多少地啊?

很快各县的豪绅都开始抗议起来了,有些地方的县令还是豪绅们一起推荐出来的,自然也拿他们没办法。

闹得最凶的是庐江郡,因为庐江郡有一部分豪绅是从东瓯国迁去的,那东瓯最后一任君主驺望,甚至还被刘彻封为了广武侯。他在庐江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比起普通的地主豪绅,他背后还有氏族的支持。

几个郡守顶不住压力,奏疏刘璃,希望大王可以来平定此事,再这么闹下去只怕会出乱子。

朱山拊代为转达各个太守的意见,刘璃啧啧一声道:“朱太守,父皇既然将东海国分封给孤了,那整个东海国的地就是孤的。孤如今愿意出一部分钱从他们手里将地买过来,是孤心地善良。若是再闹下去,就不要怪孤不客气了。”

也怪这些地主太贪了,就算按人口分配,这些地主们也能分到很多田地。偏偏他们贪心不足,闹到现在还不消停。

现在豪绅地主手中的地,基本上是收刮民脂从平民百姓手中买走或者骗走的,这也导致了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如今刘璃要重新分地,自然触及到了地主的利益。

“你传孤的命令,再有闹事不服者一律以聚众闹事处理,严重者直接抄家,家财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