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凉薄(1 / 2)

替身悔婚之后 扇景 3503 字 5个月前

第48章凉薄

◎“被他惦记在心上,上辈子该是有多造孽。”◎

龙椅之上,西陈皇帝定定睨向赵修衍,两相对视之中,岁月都被放缓许多。

平静缄默之中充斥着打量与审视,谁都不曾罢休。

僵持半晌之后,皇帝似笑非笑地阖上奏折,随手掷在一旁,“王爷倒是难得松口。”

“与东胤的商贸罢了,朕又怎么能让瑟瑟身入险境。”

刻意咬重“险境”二字,男人眸中的笑意不改,偏多了几分冷意,看向赵修衍时更为不善。

显然是清楚阮瑟曾在大胤所经历过的一切。

赵修衍挑眉,轻描淡写道:“皇上若是不在意商贸,这一两年又何必费尽心力地通畅官商?”

“这次,是通民间商贸。”

近一两年,西陈和大胤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除却正常的使臣礼节往来,上京金銮殿处亦松了口,准许两国粮盐上的正常通商。

但只仅限于其上,皇商往来,坊间却鲜少受益。

即便如此,经由关隘时仍会受到重重阻拦,不论是数目还是种类都有不少限制。

言及时可称互通有无,但又并非如此。

而西陈休养生息多年,近几年又连番征战,虽鲜有败仗,亦兼并了不少疆域,但终究无法彻底舍却与东胤的往来。

只这一处便能对西陈大有裨益。

“民间通商……”皇帝斟酌着这四个字,末了饶有意趣地看向赵修衍,似恍然似嘲讽,“王爷为了瑟瑟,当真是舍得。”

四年前,赵修衍还在朝堂上与楚家人大起争执,动了肝火又昏迷一日,那般都未曾松口。

如今只为阮瑟,他竟能宽容至此。

到底是难过美人关。

“可朕若是应了你,岂不是拿瑟瑟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棋子。”

“又与雍王殿下有何异?”

“她早与本王有过婚约,日后定是要回到大胤。”赵修衍懒懒擡眼,轻笔细描中满是笃定

她从不是什么任人摆布的棋子。

西陈宫中想为她议亲更是荒谬之言。

皇帝的眸色一瞬黯暗,“瑟瑟是西陈的公主,婚约一事自是由朕做主。”

“通商与送嫁一事,朕明日自会给雍王一个回复。”

“雍王体内余毒未清,还是早日回驿站休息为上。”

一旦息寒香发作,可是会教人不应生死,求解无门。

哪怕赵修衍已然无惧这味毒。

“不劳皇上费心。”赵修衍面色如常,无多诚意感谢地应下西陈皇帝的关心,临了又从衣袖中拿出一小只瓷瓶,递给奉命进殿的杜公公。

音声是如出一辙的恳切关怀,“正巧本王这里也有一瓶上好的伤药,六年前未来得及交予皇上,今日时节恰好,算作本王一份心意。”

闻言,杜公公心里一阵忐忑,他下意识地打量着皇帝的神色,见皇帝神色如常、不曾显露出半分不悦和怒意,他这才小心翼翼地探手,接过那只瓷瓶。

俯身藏腰地恭敬呈于御案前,而后他又依照吩咐送雍王殿下离宫。

直至赵修衍离开宫门,一转踏入宫巷之后,皇帝这才轻咳一声,倾时御书房后殿内便传来细微的走路声响,愈发临近、清晰。

阮瑟挑帘,眸光望向盈满天光的殿外。

方才那个信誓旦旦说要让她作送嫁闺秀的男人已经不见踪影,声气却久久回荡在她耳畔,笃定而又确然。

似是料到皇帝不会拒绝。

应允西陈与大胤的民间通商。

在雍王殿下眼中,她倒是一贯的金贵值当。

“他倒是舍得。”

简短五个字,她轻而易举地为赵修衍所有的言行作下定论。

皇帝拿过那只瓷瓶,随手把玩着。他的指骨分明,手指修长又皙白,丝毫不逊色于净润白瓷。

看向阮瑟,他眸中的温润笑意愈发浓沉,“不过是因为你罢了。”

“所以啊……”

“瑟瑟,只能由你去西陈。”

旁人都不及她。

亦不作第二人选。

东胤使臣出使西陈的时日将将定下来之时,阮瑟便已经从男人口中得知这次的送嫁人选是她。

他心下早有计较,却秘而不宣。

任由永寿宫做着春秋大梦。

时隔半个月,旧景重现,阮瑟立于御案旁,凝神望着离她不远不近的年轻帝王。

明是年岁相仿的两个人,与赵修衍的外锋内敛不同,他周身满是沉淀着温润与天威。

两相矛盾的气质,偏在他身上得以中和,最是得上天青睐,又尽得西陈民心。

三年以来,他似乎都是如此面容,鲜少动怒,宽和仁厚。

有如此时,又有别此时。

阮瑟一手收紧,眸光不偏不移,开口时却不是决绝的应声,而是反问,“若我不想回上京呢?”

“或再言,我未必能如你所愿。”

东胤是生她养她之地,即便她已回西陈,仍旧抹不掉往岁的十五年。

“你若不行,西陈便无人能行。”

从堆山的奏折后拿出一只坠有赤玉的五尾鸾凤金簪,皇帝起身,缓慢而步履沉沉地走下玉阶,停在阮瑟面前。

拆下她发髻上的南珠步摇,他复又随手一掷,一道清脆难歇的簪钗落地声响彻殿中,取而代之的、有资格配在她鬓边的便成了那支更为华丽、精致的鸾凤金簪。

立时,阮瑟只觉发髻都重上几分。

下意识擡手抚上流苏,她擡眸,明知故问道:“婉颐应当比我更合适才是。”

既对大胤有着足够深厚的了解,又时时心向西陈。

男人笑而不语,余光扫过凌乱在地的南珠步摇,“朕清楚她是什么人。”

“有楚景瑞在,她无暇顾及旁事。”

能寻回阮瑟,已是她的不易。

“瑟瑟,朕无意让你为难。”

他许诺道:“如若成行,朕应允你离开。天高海阔,再无人能掣肘你,如何?”

他此时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东胤。

自也不需要她有所背弃。

阮瑟鸦睫轻颤,“那虞家呢?”

“虞家是臣,朕自会让卫周两家牵制住他们。”

一句落罢,御书房内蓦然陷入沉寂。

只有香炉中袅袅浮起的薄烟随着烈阳在走,缓缓消逝。

良久之后,殿内才响起一声“好”。

皇帝会意一笑,绕回御案,随手抽出一封一早备下的信笺,连同那一小只白净瓷瓶一同递给阮瑟,“回到东胤之后,你只去寻他就好。”

见他丝毫不避讳,阮瑟望他一眼复又低头,打开崭新而又未被火漆封口的浅黄信笺,抽出里面已然泛黄的小片宣纸。

是张画像。

亦是她未曾见过的人。

画上男子面若冠玉,俊逸挺秀,风骨天成,如雪如月般高华无暇。

“这是……”

“回到上京,你自会见到他。”

君臣亲疏有别,他既不愿意多言,阮瑟也不会不识趣地再三追问,只搁下那伤药,“这药于瑟瑟无用,还是留在御书房吧。”

她从未受过重伤,这等上号的伤药留在她手中也是暴殄天物。

不如放在御书房,有备无患。

瓷瓶尚且还未沾到御案,皇帝便直言相拒,让她自己留好那瓷瓶。

在触及那抹无暇的白净时,他原本酝着浅淡笑意的温和顿然归于沉黯,转瞬即逝,“你时时带于身上就好,未雨绸缪。”

“雍王殿下手中的东西,自是不会差。”

阮瑟的手不尴不尬地悬于桌案上方,末了只作若无其事地收手,“我记下了。”

“皇兄若是无事,瑟瑟便先回盈玉宫筹备离京之事。”

告罪一两句后,她便行礼告退,离开御书房。

待阮瑟走后,高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掀起眼帘,直直望着她离开的背影,一手放于心口处。

隔着六年岁月,隔着宽厚锦袍,他只能感知到不歇跳动的、尚且鲜活的心跳声。

没有时断时续的痛楚袭来,不沾满手血迹,有别于六年前的日日夜夜。

一个储君之位,不过是他找寻的偌大慰藉中的一角。

又怎窥全景。

他蓦然发笑,忽然觉得风水轮流转也不过昨夕旧事,又再度重临今朝。

**

驿站雅间。

赵修衍正提笔写着密信,听见门外高瑞的叩门声后便随口回应着,手中落笔未停,趁隙又写过一页,另提新笺。

“王爷这是已经和西陈皇帝商议好了?”

金銮殿送来的那封密信正平躺在青案上,与半个月前的崭新无痕不同,此时信中的每页纸笺都落有批注,或多或少,或是同意或是错勾。

时而密密时而稀疏,险些教人看不清信上原本的字迹。

高瑞是细细读过这封密信的,其上有些批注甚至都出自他手。

此时得了赵修衍应允,他自没有避讳地拿起最上页的纸笺,看着被男人勾画掉的瓷器、矿产等三四个字词,他似有所感地问道:“只一上午时日,西陈皇帝竟然就应允了?”

“尚未。”

“明日便见分晓。”

赵修衍堪堪停笔,收整好密信后又用火漆封存好,“顺应民心的事,他没有道理不愿意。”

允诺这一步,不过是早晚之事。

只不过恰是放在这个时机,又正中下怀。

“难得。”高瑞咂舌称奇,戏谑道:“我还以为王爷今日入宫,只是为了去见公主。”

当初阮瑟一走了之,杳无音讯。

赵修衍可谓是将那本周易翻得透彻,只可惜没能扔出来什么利吉的卦象。

从不信老道周易之人忽然一转性子,他不用想都能猜晓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