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重逢
◎初初见面不过如此。◎
时值五月,永寿宫外的榴花绽放得正是红艳,只教人看着便觉会有喜事登门。
正殿内也确是如此。
阮瑟方从御书房过来,甫一迈过宫门槛、尚未行至正殿就已经能听到孙太后和六公主熟悉的声音,夹杂着无尽的雀跃,仿佛好事将成。
“母后,儿臣听说是东胤的王爷亲自来皇都迎三皇姐去和亲,此事是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孙太后的回应里充斥着宠溺与疼爱,“东胤皇帝已经下了文书,千真万确。”
得到确切的回答,六公主崔婉窈更显欢愉,她一手挽上自己母后的小臂,倾身半靠,亲昵又央求道:“那接风宴上,儿臣想献上一曲琴乐,母后能否寻人指点儿臣一番?”
“最好是熟知东胤琴曲的乐姬。”
似是故意一般,她有心咬重乐姬二字,好提醒着身旁雍容华贵的妇人。
再清楚不过自己女儿的性子,孙太后溺爱地轻抚她发顶,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方进殿的阮瑟身上,应允下来,“好,母后一定仔细为窈窈寻好指点你的人。”
一句话落,安抚好崔婉窈之后,恰逢阮瑟行至正殿中,福身行礼问安。
孙太后擡手,示意她起身,“几日不见,瑟瑟出落得愈发亭亭。”
“你来得恰是时候,哀家正好要与婉颐商量和亲一事,你也过来一同商议。”
“六宫诸事一向由太后娘娘做主,瑟瑟只是偶至宫中,哪里敢为太后娘娘提着主意。”
阮瑟唇边衔着轻浅笑意,起身后径自坐到崔婉颐身边,“况且这是三公主的亲事,阖该由三公主定下人选才是。”
她自是能听出孙太后的弦外之意。
这三年楚家盼得紧,年节一过东胤便送来文书,商定下崔婉颐远赴东胤和亲的所有事宜。
宫中密锣紧鼓地筹备四五个月,小到凤冠霞帔上的点缀,大至和亲嫁妆与随行官员都被一一敲定,只除却一件事——
远随崔婉颐和亲的送嫁贵女这一人选迟迟没有定论。
只余下不到半个月时日,宫中的确不能再有所拖延。
闻知这几语的暗示,阮瑟明白孙太后是想让崔婉窈一同随行。
碍于颜面不能主动相提,便只能让她来做这个上谏人,好周全所有礼数。
可她偏没有这份赶着上道的觉悟。
阮瑟甚是悠闲地托着茶盏,浅尝新茶,“方才皇兄还与我提过,只说一切事宜皆交给太后娘娘和三皇姐决定便好。”
“皇兄和太皇太后只经由过目,不会过于插手,太后娘娘只管放心便是。”
经由过目这四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自正月至仲夏,崔婉颐的嫁妆不知被更改过多少次,都只是因太皇太后不满意。
如今阮瑟再搬出这个借口,无疑是在落她的面子。
孙太后原本和善的笑容一沉,“既是皇帝都如此说了,哀家也不能强求于你。”
“倒是还有一事,哀家只能托付于你。”
察觉到身旁女儿一瞬热烈期待的目光,她轻拍着崔婉窈的纤手,直直盯着阮瑟,“婉窈自幼习琴,通晓西陈古谱,只是她到底没去过东胤,不比你对东胤的熟知。”
“这半个月里你若得闲,就好生指点指点婉窈。”
皇都世族中人尽皆知阮瑟父亲是东胤人一事,只是碍于虞家和卫家对她的回护,谁人都不敢多提她身世的半句不是。
偏生崔婉窈不是如此,闻言还不忘接话,“听说这次出使西陈的是东胤的王爷,你在东胤十余年,想来也有所了解。”
“若能得知来得是哪位殿下,你也好按照他们的喜好指点本公主。”
还能是哪位王爷。
念及方才皇帝对她的交代,阮瑟心下冷笑,眉目间依旧轻浅,“既是王爷,又哪里那么好打探到。”
“本公主只是久居东胤,并不是长住皇宫,六公主怕是想多了。”
再度话锋一转,她却是应下崔婉窈的要求,“六公主若需要我指点你琴技,也不是不可以。只一点,公主须听我的话。”
“如何?”
丝毫不顾及孙太后还在殿中,阮瑟尾音上扬,姿态悠闲地扫向崔婉窈,很是和声细语,听起来再好拿捏不过。
可话中却全然不是如此,“公主若不愿,那只好在皇都另请高明了。”
西陈与东胤断绝已久,不止商贸上没有任何往来,琴棋书画上也同是如此。
想要在半个月内寻到足够熟悉大胤曲风琴谱的善琴者,称一声难如登天也不为过。
更何况还要教会六公主,与雪上加霜无异。
此般种种,她知道崔婉窈一定会应的。
果不多时,崔婉窈只能不情不愿地应承下来,“可以,但我不会答应你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阮瑟不禁笑出声来。
放下茶盏,她正色擡眸,“放心,我也无意害人性命。”
她想要的,远比夺人性命更锥心刺骨。
垂首瞧着裙摆上大朵醒绽的金线玉兰,阮瑟低眸,敛去一切不可宣之于口的浓沉心思。
**
在永寿宫中坐了近一个时辰,孙太后和崔婉颐仍未商定下送嫁贵女的人选,反而愈发陷入僵持无果之中,直教人焦头烂额。
眼见午膳时分将近,阮瑟和崔婉颐无意留下用膳,对视一眼后很有默契地起身告辞,一路出了主殿,撑伞走在宫巷中。
午时前后天光正好,热烈地洒照在身上,隔着夏衫都觉分外熨人。
崔婉颐紧了紧手中的油纸伞,侧目看向阮瑟,一时竟不明白她想要做什么。
三年岁月,似是也把她打磨得深不可测,越发清冷疏离。
“这几年孙太后没少打你的主意,你今日怎么还会应下她的吩咐?”
望着眼前被日头晒得流泻金光的宫巷,像是一道明朗斑斓的正途,长得没有尽头,阮瑟桃花美眸半阖,波澜不惊地应声:“心血来潮罢了,想教就教她了。”
“开心就好,我也懒得再去想那么多为什么。”
想得再多,不过是把自己束缚其中。
除却平添困扰之外,无法带给她任何欢愉。
她是半分都不急切,崔婉颐却不能维持寻常的淡然。
四下环顾一周,确定附近只有她和阮瑟的心腹后,她这才倾身靠近阮瑟,低低道:“瑟瑟,你可知道这次来皇都接亲的是谁吗?”
“知道。”
阮瑟偏头,擡起眼帘看向满是担忧的崔婉颐,冁然一笑,“又没有什么不能相见的。”
“他若是能一眼看上崔婉窈,我还求之不得。”
如若当真这样,那皇上交代于她的事就可以另换一人去做。
她更不必费劲心思地去周旋。
清静日子过久了,难免会教人生出几分倦怠。
“瑟瑟,你若实在不愿,这些日子不如就留在虞家,等我与他们走后你再出府。”
避而不见,并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三年前阮瑟重回西陈,皇帝和虞家商讨过后,对外一致只言阮瑟自幼在息州长大,从未有过离开之举。
崔婉颐只是托人去息州交办事情时偶遇阮瑟,机缘巧合之下又凭借那枚鸾鸟图腾相认。
恰逢临近回西陈之时,见阮瑟举目无亲,她便将人一同带回皇都。
其中只字不提阮瑟在上京的半年时光,更不言及赵修衍这个人。
隐瞒许久,鲜少会有人知晓她与大胤的雍王殿下还曾有一段过往。
是以旁人并不知晓,阮瑟便是那位多年前敢在大婚之日悔婚离开的雍王妃。
可一旦她与赵修衍见面,这些事迟早都要重见天日。
甚至成为编排污蔑她的话柄。
“避得开一时,瞒不过一世。”阮瑟执伞款款而行,有意放慢步伐,“他既会来西陈,我与他迟早是要相见的。”
御书房将接风宴安排在五月十八,崔婉颐出嫁是在五月二十八,期间十日时间,不可能见不到的。
以赵修衍这两年走到哪里便寻她到哪里的执着作风,或是还会差人在西陈皇都寻她。
即便在他看来,这里是最无可能的地方。
“况且……”
她稍稍移开油纸伞,望向明亮天光,“三年不见,我也想送他一份好礼。”
好礼二字刚落,自永寿宫外便传来一道很是明晰的小跑声,夹杂着崔婉窈的话音,“三姐姐、阮姐姐,你们稍停步。”
见她终于舍得追出来,阮瑟从善如流地停步,回身后面不改色地问询道:“六公主可是要问什么事吗?”
崔婉窈细喘着气,点头。
方才追得太急,乍然停步,她还有些没缓神,只立在原地稍作休息,直至喘息渐渐平稳后才开口,“方才阮姐姐只说要指点我琴技,还没细说从何时教起,我这才出来问问。”
比起方进殿时的明嘲暗讽,此时的崔婉窈倒是乖觉许多。
不傲慢,不盛气凌人,收敛住不少脾性。
阮瑟上下打量着她,“每日未时与申时。”
“你到盈玉宫中寻我就好。”
盈玉宫是三年前皇帝特意指给阮瑟的宫殿,好让她闲来入宫时不必借住在旁的妃嫔或公主的殿中。
临近御花园,与御书房离得不远不近,阖宫之中来往都甚是方便。
“还有一件事……”她的话音一顿,再启唇时整个人都愉悦不少,“六公主既要我劳心指点,五百金的酬谢总是不过分的,对吧?”
五百金,还不过分。
崔婉颐挑眉,有些诧异地看向阮瑟,却并未出言阻止。
“阮瑟!”万没想到还有这种大敲竹杠的事,崔婉窈下意识直呼阮瑟其名,转念间又收敛起来,同她打着商量,“五百金太多了,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