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市场团队提交新一轮宣传计划。
新一批短视频上线,主题是《名字背后的故事》。每一集都聚焦一名普通成员:有负责清理地下管网的清洁工,有每天运送药品的司机,也有在指挥中心连续值班四十小时的技术员。
其中一段画面拍的是夜班护士为受伤队员换药。那人手臂上有烧伤,疼得咬牙,却一直跟护士道歉:“麻烦你了,耽误你休息。”
护士摇头:“你不才是最累的那个。”
视频最后打出一行字:**他们不是英雄,只是选择了不退。**
林晚看完全部样片,点头批准发布。
她回到主控台,调出城市动态图谱。西南区域绿点稳定,东部监测站已恢复通讯,医疗组的物资请求量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她知道,这不是武器修复带来的直接成果,而是人心重新凝聚的结果。
晚上七点半,热饭行动覆盖范围扩大到十二个重点战区。数千份餐食陆续送达,许多队员在吃完后主动申请延长执勤时间。
林晚看到一条前线回报:“吃了热饭,脑子清楚了。现在让我冲,我也敢上。”
她把这条信息转发给市场团队。
“继续推这类真实反馈。”她说,“不要刻意煽情,就把他们说的话原样放出去。”
“有些人说话糙。”
“那就让他们糙着。”林晚说,“干净的话听多了,反而没人信。”
八点整,新一轮宣传内容上线。这次是一段集合剪辑:有队员啃着馒头笑着说“比泡面强”,有女医护边打哈欠边登记药品,还有一个小队在车里集体唱跑调的军歌。
没有配乐,没有特效,只有原始录音。
林晚站在大屏前看了一会儿,转身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是凉的,但她没在意。
她打开个人终端,查看私人消息列表。苏悦发来一条简讯:“外面都在传你的名字,有人说你是幕后指挥官,也有人说你根本不存在。”
她没回复,把手机扣在桌面上。
九点,最后一波志愿餐车完成派送。监控画面里,一个年轻志愿者蹲在地上,帮一名脚踝扭伤的队员换鞋垫。那人不肯让她动手,说自己能来,女孩坚持要完成任务。
最后两人一起笑了。
林晚调出全市舆论热度曲线。过去六小时,正面情绪占比从41%上升至67%,质疑声明显减少。
她知道,这场仗还没赢,但至少,没人再想着撤了。
她坐回位置,目光落在沙盘上。所有据点状态正常,没有新的红斑出现。科研组确认所有返修设备运行稳定,增益参数问题已修正。
她拿起笔,在战术笔记上写下一行字:**精神支持必须常态化。**
这时,市场团队传来最新消息。
“市民寄来的信已经超过五千封,音频录制排到了明天下午。很多人想来当志愿者,但我们人手不够分类。”
“开放临时登记点。”林晚说,“让社区牵头,统一收集,每天送一批到指挥中心。挑一部分放出去,剩下的存档,等战后交给他们本人。”
“战后?”对方迟疑了一下。
“我说的是,等战斗结束。”林晚平静地说。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夜色深沉,但街道上仍有灯光移动——是志愿车队还在行驶。
她看着一辆餐车缓缓驶过路口,车顶贴着一张手写的纸条:**给最辛苦的人。**
车灯照亮了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