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证据运用,联盟策划反击(2 / 2)

“暂时没问题。”声音从耳机传来,“但我们不能再靠近主楼。上周换岗后,新增了生物识别门禁。”

林晚点头。“不用再近了。你们的任务变了。”

她打开指令文档,逐条下达:

“第一,保持现有伪装身份,每日定时发送环境噪音样本,用于后台声纹比对;第二,盯住灰影的行程规律,尤其是夜间活动;第三,一旦发现多人聚集或武器转运,立即触发三级预警代码。”

对方复述一遍,确认无误。

她最后补充:“不要尝试抓人,也不要私自行动。你们的作用,是让我们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最自信。”

通话结束,她切断主频信号,改用脉冲加密模式维持连接。这种信号难以追踪,但传输速度慢,只能传递简短代码。

做完这些,她调出城市地图,在几个关键节点标上红点。这些都是敌方可能使用的备用通讯基站。

她又看了一眼时间:距离第一波信息投放还有八十七分钟。

---

联盟高层陆续离开会议室,有人路过指挥室时探头看了看。林晚还在看屏幕,手指偶尔滑动,回放敌方据点的监控片段。

“你还在这?”那人问。

“等反馈。”她说。

“你觉得他们会乱吗?”

她停下动作,抬头看了对方一眼。“一个人做坏事的时候,不怕别人骂他,怕的是别人知道他做过什么。只要消息传进去,他们就会开始算谁先扛不住。”

那人没再说什么,走了。

林晚转回头,继续盯着画面。此时,监控显示一辆新车驶入据点,车牌被泥浆覆盖,车身低矮沉重。

她放大车尾,看到排气管附近有一道新鲜刮痕,像是强行通过狭窄通道留下的。

她记下时间,标记为异常事件。

接着,她调出科研团队的最新报告。反制武器量产进度正常,今日已完成第八批次封装,储备量达到预期的百分之六十四。

她把两份数据并列对比:一边是敌方加速部署,一边是己方稳步蓄力。

然后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先发制心。

这不是要打赢一场战斗,是要让对方还没出手,就已经动摇。

她拿起笔,在

第一家是《云都晨报》,主编曾因揭露腐败被停职两年;第二家是民生广播台,听众以中老年为主,传播力强;第三家是一家独立纪录片团队,擅长深挖背景。

写完,她按下发送键,将指令同步给执行组。

窗外天色渐明,霓虹灯熄灭,城市进入清晨模式。街道开始有行人走动,送货车一辆接一辆开出仓库。

林晚喝了口桌上凉透的水,放下杯子时发出轻响。

她再次打开敌方据点的实时画面。刚才那辆新车正停在卸货区,几名工作人员围上去,开始检查车厢。

她放缓播放速度,逐帧查看。

就在车门打开的瞬间,她看到里面堆放的金属箱上印着一行编号。数字很熟悉。

她调出数据库比对,三秒后匹配成功——这批箱子的型号,与三个月前失踪的军用储能装置一致。

她的手指停在键盘上。

这时,通讯器震动了一下。是市场团队发来的测试结果:新版宣传稿的阅读完成率提升了百分之一百九十,转发人群中,有三成来自城东老工业区。

她看完消息,关掉弹窗。

屏幕回到监控画面。那些箱子正在被搬进地下室,镜头拍不到具体位置。

她重新打开脉冲信号通道,输入一条新指令:

“目标出现同类设备搬运迹象,确认为S-7型储能单元。建议提升预警等级至二级,持续监视进出人员面部微表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