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画面里的金属箱被搬进地下室后,林晚关掉了脉冲信号通道。她站起身,把桌上的水杯推到一边,目光落在科研团队刚传来的最新数据表上。
储备量已经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她调出生产日志,从第八批次开始逐条核对。每一批的封装时间、检测结果、充能曲线都完整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平稳,没有异常报警。原材料供应连续五天无波动,质检合格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以上。
她合上平板,拿起外套走出指挥室。
走廊灯光稳定,脚步声清晰。她在实验室门口停下,门禁识别后自动开启。
陈工正站在主控台前查看终端屏幕。他抬头看见林晚,走了过来。
“最后两批正在做终检。”他说,“充能测试完成,抗干扰校准正在进行。”
林晚点头。“全部抽检吗?”
“每批抽三成,按你之前定的标准。”
“不够。”她说,“全部过一遍。”
陈工皱眉。“时间来不及。调试组还在等信号反馈。”
“那就加人。”林晚说,“现在不是省时间的时候。”
陈工没说话,转身走向操作区。林晚跟进去,在一张工作台前停下。台上摆着一枚刚拆开外壳的武器核心,线路整齐,接口光洁。
她伸手碰了碰散热片,温度正常。
“你们这五个月没停过。”她说。
陈工站在几步外,双手撑在台面上。“最开始那两周最难。材料不稳定,参数总漂移。后来换了新供应商,才稳下来。”
林晚看着他。“你觉得现在这批,能用?”
“不只是能用。”他说,“比原型机更稳定。我们加了双层屏蔽,信号延迟降到了零点零三秒以内。”
林晚盯着他的眼睛。
视线交汇的瞬间,她启动了“心灵洞察之镜”。
陈工脑海里的画面浮现出来——不是怀疑,也不是犹豫。是害怕。怕最后一刻出问题,怕前面所有努力白费。但他没说出来,只是压着这股情绪,一遍遍检查数据。
她收回目光。
“你们做得很好。”她说。
陈工愣了一下。
她走到中央控制台前,打开总览界面。十二个生产批次的状态栏全部变成绿色。最后一栏显示:第十二批次,终检中,预计完成时间——十分钟。
她按下通讯键:“通知调试组,十分钟后接收全部成品。充能保持满格,待命模式启动。”
指令发出后,她转向陈工。“等这批结束,你们团队轮休。”
“还不行。”他说,“决战时需要技术支持。我留三个人,随时响应。”
“谁?”
“我带头,再加两个老手。”
林晚看了他几秒。“可以。但你要签应急协议,不能硬撑。”
陈工点头。
这时,终端提示音响起。终检完成。
屏幕上跳出报告摘要:所有单元通过抗干扰测试,信号稳定性达标,无异常发热或延迟现象。
林晚输入权限密码,调出仓库管理界面。地下三层保险库的门禁系统已升级完毕,生物识别和动态密码双重验证处于激活状态。
“转移开始。”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