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新方向现,科研灵感突发(1 / 2)

林晚盯着屏幕右下角弹出的消息,手指在键盘上停了一瞬。市场团队发来的“资金流异常”四个字后面跟着一个红色标记,说明信息等级已升至紧急。她没有立刻点开,而是把目光重新移回主控台中央那幅尚未关闭的能量波形图。

反向衰减的曲线还停留在画面上,像是某种沉默的提示。就在三个小时前,科研实验室传来消息,说他们在一次常规测试中捕捉到了异常数据。那种波动不属于任何已知武器系统,也不符合传统能量释放模式,反而呈现出一种自我削弱的特征。

她站起身,穿过指挥中心与地下二层实验室之间的连接通道。走廊灯光稳定,脚步声被地毯吸收,整条路线安静得像是隔绝了外界。推开实验室门时,几名科研人员正围在主仪器前低声讨论,声音里带着疲惫后的兴奋。

“再试一次。”一个年轻研究员说,“把稳定剂B提前注入,记录前十五秒的数据变化。”

林晚没有打断他们。她走到操作台旁,看了眼实验日志。时间显示为凌晨一点零七分,距离上次成功复现间隔不到四十分钟。这已经是第三次接近相同结果,说明不是偶然。

她开口:“你们之前一直按攻击性装置建模?”

几人回头,点头。

“所以所有参数都围绕能量增幅设计?”她继续问。

“是。”负责人回答,“我们默认这是定向打击设备,目标是制造大规模破坏。”

林晚手指轻敲台面。“但如果它不是用来放电,而是用来控电呢?比如,通过特定频率干扰城市供电网络的稳定性,让系统自己崩溃。”

实验室安静了几秒。

“就像病毒。”那位年轻研究员突然说,“不直接摧毁主机,而是让它运行错误程序,最后过载。”

林晚没回应,只是看向主屏幕。技术人员重新启动了模拟程序。随着试剂注入顺序调整,仪器发出轻微蜂鸣,波形图开始跳动。起初是杂乱信号,接着出现一段清晰的下降弧线——能量峰值迅速回落,持续时间正好二十三秒。

“这不像输出。”有人低声说,“倒像是……在压制什么。”

林晚闭上眼,启动“心灵洞察之镜”。

第一眼对上的是那位年轻研究员。他的思绪集中在刚才的操作步骤上,反复确认每一个时间节点是否准确。他担心失败,但更怕错过关键细节。第二位成员脑海里浮现的是城市电网结构图,他在想这种衰减模式能否对应变电站的负载调节机制。第三位则正在回忆某次停电事故的技术报告,试图找出相似点。

她睁开眼,头痛比之前缓了一些。今天还没用过这个能力,现在是第一次。

“把这个模型转给电力分析组。”她说,“让他们对照过去三个月的非计划断电记录,查有没有匹配的时间段和区域特征。”

“可这跟残余势力有什么关系?”有人问。

“他们不需要亲自按下开关。”林晚说,“只要让系统变得脆弱,自然会有人替他们完成最后一击。比如某个本该正常运转的调度中心突然失灵,或者备用电源无法启动。”

她顿了顿,“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他们的踪迹,而是看错了他们的动作性质。他们不是在准备发动攻击,而是在等待系统出错。”

话音落下,实验室里的气氛变了。不再是单纯的验证压力,而是有了方向感。

“如果真是这样,”负责人说,“那我们或许可以反过来做。既然他们依赖系统的不稳定节点,我们就主动制造虚假的脆弱信号,引他们暴露操作路径。”

林晚看着他。

他眼神清明,思维连贯,没有侥幸心理,也没有急于求成的情绪。她在心里记下这一点。

“先验证可行性。”她说,“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三次独立重复实验,确保数据可靠。同时提取西北城区最近两次短暂停电的后台日志,看看是否存在未登记的能量扰动。”

指令下达后,她转身离开实验室,回到指挥中心。主控屏上的城市地图依旧亮着,各个监测点呈绿色闪烁。她调出废弃通讯基站周边的电力负荷曲线,放大过去七天的数据。

一条微小的波动引起了她的注意。每天凌晨一点十三分左右,基站附近都会出现短暂的电压浮动,幅度极低,持续不超过二十秒,通常会被系统判定为自然损耗。但连续五天在同一时间发生,就不像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