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新方向现,科研灵感突发(2 / 2)

她把这条记录拖进新建立的档案,命名为“潜在信号锚点”。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响起提示音。科研团队发来最新报告:反向能量抑制现象已在不同设备上实现两次复现,初步排除仪器误差可能。附带建议——若该机制可逆向应用,或能开发出临时阻断装置,用于干扰敌方能量传输。

林晚快速浏览完内容,点击回复:“批准S级预案立项。优先测试小型化模块,目标是在四十八小时内做出原型机。”

她放下手,揉了揉太阳穴。精神有些疲惫,但思路比几个小时前清晰得多。线索确实中断了,但敌人留下的行为模式还在。他们以为隐藏起来就安全了,却忘了每一次行动都会留下逻辑痕迹。

只要能找到他们的节奏,就能预判下一步。

屏幕右下角的消息再次跳动。市场团队更新了资金流异常的具体信息:一笔来自离岸账户的转账,在经过三级空壳公司后,最终流入一家主营电子元件回收的小型企业。该公司注册地在西北城区,法人代表与物流园事件中的老人并无关联,但办公地址距离废弃基站仅两公里。

她正要点击查看详细路径,主控台另一侧的警报灯忽然亮起。

是科研实验室的紧急呼叫。

她接通视频,看到那名年轻研究员站在仪器前,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波形对比图。

“林主管,”他说,“我们在第二次实验中断电十秒,模拟外部能源切断情况。结果设备在无供能状态下,依然维持了十一秒的能量抑制反应。”

林晚盯着他。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有自己的储能方式。”研究员声音有点抖,“而且不是电池,也不是电容。它的能量循环模式……像是从环境中吸收损耗值,再反过来影响更大范围的系统。”

指挥中心的空气仿佛沉了一下。

如果对方的装置不需要外部供电,还能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微小波动作为启动条件,那它的部署成本将极低,隐蔽性极高。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频繁活动,只需要在一个关键节点上完成一次植入,就能长期潜伏,等待时机。

她拿起笔,在平板上写下一行字:“攻击不在未来,而在过去已经埋下。”

然后抬头,对镜头说:“把所有曾发生过非计划停电的站点列出来,尤其是那些事后检查未发现故障原因的。我要知道它们的位置、时间、持续时长,以及当时的城市整体负荷状态。”

研究员点头,正要关闭通话,又停下。

“还有一件事。”他说,“我们在最后一次数据收集中,发现抑制波形的起始频率……和民用宽带网络的夜间休眠频段高度重合。”

林晚的手指一顿。

“你是说,它可能借用了日常通信线路?”

“有这个可能。”研究员说,“就像寄生在正常流量里的一段代码,平时看不出异常,一旦触发条件满足,就会激活。”

她没再说话。

整个联盟总部此刻安静得只剩下设备运转的低鸣。窗外天色仍暗,城市还在沉睡。但她知道,有些东西早已醒来,并且一直在运行。

她调出全市通信基站分布图,将科研团队提供的频率区间输入筛选条件。地图上瞬间标出二十多个红点,其中七个集中在西北城区,而那座废弃基站,正好位于中心位置。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移到通讯键上。

“召集电力组、通信组、科研组负责人,三十分钟后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基于反向能量抑制模型,制定区域性阻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