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技术人员伸手拔掉连接线。动作干脆利落。
下一秒,主控屏上的能量值开始回落。红色警报转为黄色,再缓缓滑向绿色区域。
“抵消完成。”他说,“系统进入自主调节状态。”
林晚松开压着太阳穴的手,指尖有些发抖。汗水顺着鬓角滑下,她没去擦。眼睛干涩,但还盯着屏幕。
曲线稳定在安全线以下,持续一分钟,两分钟……没有反弹。
“能维持多久?”她问。
“至少七十二分钟。”科研组长说,“我已经部署自动监测程序,每五分钟校准一次参数。只要外部不施加新的干扰,系统不会崩溃。”
林晚点头。“保留一组监测线程,追踪异常源头。”
“你说的是那个废弃数据中心的IP?”
“是。”她说,“不要清除痕迹,留着。”
“明白。它可能是诱饵,也可能是后门。”
两人之间安静了几秒。
科研组长摘下耳机,靠在椅背上。他闭眼片刻,又睁开,看向摄像头方向:“任务完成。”
林晚看着他。这个人从不轻易说“完成”,哪怕真的做到了,也会加上“暂时”或“初步”。但现在,他用了肯定句。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
主控屏上的倒计时显示:**44小时17分钟**。
能量系统暂时安全。这场硬仗打下来,不是靠计划,而是靠临场应对。科研组顶住了压力,设备扛过了峰值,而她,在极限状态下读取到了最关键的信息。
她没有起身,也没有关闭通讯频道。手指悬在下一个指令键上方,等待下一个战报。
苏悦的消息还没来,市场组仍处于静默状态。舆论战场还未点燃,但她知道,那一边的压力只会更大。
科研组长那边传来新的指令声:“轮班值守,每十分钟上报一次数据。”
他没有离开岗位,而是换了个姿势,继续盯着终端屏幕。旁边的技术人员递来一杯水,他接过后放在手边,没喝。
林晚收回视线,重新聚焦主控台。所有能源节点的状态灯都转为绿色,唯有西北角一个标记仍在闪烁黄光。那是曾连接废弃数据中心的接口,尚未完全封闭。
她点开日志追溯程序,设定自动追踪规则。一旦该节点再次活跃,警报会第一时间弹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主控屏下方,一条新消息悄然浮现:
“自检程序发现异常行为记录:三小时前,同一IP尝试接入西河桥控制系统,停留12秒后断开”
林晚眼神一凝。
她刚要操作,耳机里传来科研组长的声音:“林晚。”
“我在。”
“刚才的操作……你看到了什么?”
她顿了一下。“我看到你知道怎么做,只是缺个执行机会。”
“不止。”他说,“你在我说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方案。”
她没回答。
科研组长盯着摄像头,声音低了些:“你是怎么做到的?”
林晚看着屏幕,手指慢慢移向通讯键。
西北角的黄灯忽然熄灭。